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8页(第1页)

  时间会让很多秘密都不是秘密。

  宫中的一些事情,当时或许能严格保密,但是而今几年过去了,早就传出来的,比如朱祁镇想要北伐瓦刺,被太皇太后狠狠的责罚一顿。

  这一件事情。

  杨士奇观察朱祁镇,虽然朱祁镇心机深沉了不少,但是心意决计是没有改变的。

  杨士奇根本不愿意与朱祁镇硬顶。而且而今也有这样的需要,需要向天下证明一下,我大明铁骑依然如从前一般。

  权衡之下,他自然知道该怎么说了。

  此言一出,朱祁镇还没有怎么说话。

  立即有人出列说道:“杨辅,这就不对了。”出列的却是王直。

  很多人以为内与六部尚书是上下级关系,其实双方的关系,就好像是跷跷板一般,谁有能力,谁占据的权力就大一些。

  根据大明祖制。

  文官最高的就是六部尚书,内大学士在品级之上,并不能压过六部尚书。而六部之中的吏部,更是有天官之称。

  强势的吏部尚书让内下不了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一个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绝对有人觉得的对,觉得不对的,故而没有反对朱祁镇才奇怪的。

  于是朱祁镇就一边静候,听杨士奇与王直两人唇枪舌战。

  不过,总体来说,杨士奇的战斗力不是王直能比的。

  而且杨士奇不是一个人,先勋贵那边清一色的支持杨士奇。文臣之中,杨荣王骥等人也都支撑杨士奇。

  可以说,内之中的意见基本统一。

  一旦内的意见统一,没有什么政策他们推行不下去的。

  何文渊的奏折也被拿出来讨论。

  但是当庭被杨荣驳斥的体无完肤。

  连朱祁镇都能看出来的漏洞,杨荣岂能看不出来,杨荣辈分又高,年纪大,带着几分倚老卖老。说得太过犀利。

  朱祁镇都替何文渊难过。

  但是何文渊丝毫不在乎,牢牢抓紧一点,就是劳师动众。百姓才安分了几年,实在经不起折腾。

  只是何文渊说的一点不错。

  从安南撤军,其实也是在宣德后期,细细数来,也不过十年左右。

  想要培养民间元气,十年是远远不够的。

  朝中两派的观点,也就显露无遗了。

  内从国防需求来看,不能不惩戒麓川,以为后来者效。但是何文渊久在地方,知道民间疾苦,他想要息事宁人,不要大动干戈。

  让百姓安居乐业。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