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7页(第1页)

  三杨其实占据不了绝对优势。王骥就不用说了,却要特别说说他带来兵部侍郎柴车。

  柴车乃是兵部老资格了。

  在永乐二年,就以举人的身份分到了兵部,之后,宦海沉浮,虽然也出任过地方官,但是一回到京师,还是在兵部之中。

  甚至可以说,柴车的资格比王骥的资格还要老。

  不过,资格老也是柴车的优势,也是劣势。

  因为他年纪太大了。

  王骥要去云南督师,这已经传开了。王骥既然出京,兵部的事务不能没有人主持。王骥将柴车请出来,也是有自己的思量的。

  兵部尚书往上走,也就是入了。

  但王骥却未必觉得,他能入。

  太皇太后这几年没有往内之中添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征兆了。

  他大胜回来之后,兵部尚书的位置却没有了,王骥就不好办了。

  毕竟京师兵部尚书这样的位置,也就八个左右。

  六部尚书,再加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而已。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从来没有让人平白无故让出来的。

  所以王骥准备推柴车上位,让柴车在政治生命最后时光,也能过上一把兵部尚书的瘾。而王骥督师回来之后,柴车干脆告老还乡。

  即便柴车当时不愿意了,也比别人好对付。

  然后就是刑部魏源。

  此魏源非彼魏源,不是清朝写海国图志的魏源,他们不过重名而已。

  魏源乃是少年进士,年二十就登科。太宗皇帝甚至让他回乡修养几年,然后再启用,他也有很丰富的地方履历,甚至还是于谦的恩主,提拔过于谦,也与杨士奇相善。但是在刑部任上也做极好。

  当然不能说魏源是杨士奇的人。

  真正做官做到他们这个地步,都是有自己的信念的。

  至于工部黎澄却是六部尚书之中,最软的那个柿子。因为他是安南人,张辅初定安南之时,就为太宗上书,要安安南之心。

  如何安安南之心,就是重用安南人。

  张辅一口气向朝廷推荐了一千四百安南人做官,而黎澄就是其一。

  只是黎澄不能说没有本事,真没有本事,不可能在这么多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工部尚书,只是比起其他尚书来说,底气没有那么足。

  他唯一的奥援也是宫中安南籍的太监而已。

  王文前文也说过。

  与王直并称二王,声名扬于天下。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