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页(第1页)

  帝国建立后,他们全部成为帝国的开国元勋,享有崇高的荣誉、地位、权利与待遇。比朱

  元璋小4岁的徐达甚至成为这些武将中的席功臣。最后,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

  一位中风后不停地淌口水的汤和算是逃脱了洪武皇帝的荼毒,其余无一善终,有的还死得

  极其悲惨。这些都是后话。

  而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无论如何,朱元璋的舍生忘死、&1dquo;有肉大家吃”的义气、才干及

  其对未来的预期,可能是相当多的好汉死心塌地地跟着他的重要原因。(三)

  四、和朱元璋有着相似的江湖义气的张士诚,却远不如朱元璋的雄心大志。远大志向和战

  略眼光的缺乏,最终不得不在势力争夺中成了朱元璋的刀下之魂。

  在朱元璋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到,其中之一是张士诚。从庞杂的史

  料中判断,张士诚生性迟重却精明能干,沉默寡言而顽强机诈,重然诺,讲义气,而且对

  人慷慨大度,十分宽厚。按照中国古代人甚至现代人的标准,这是一些很优秀的品质。这

  种品质可能是帮助他团结了一大批同志和战友,从而打下这片基业的重要因素。

  张士诚将大本营设置在苏州,建立起了割据一方的政权之后,对于与自己一同起事的

  老弟兄相当够朋友讲义气。他使他们每个人都成了手握重兵或重权的高官大吏。同时,他

  对文人士大夫极其友善,对百姓也轻徭薄赋。同时,他还兴修水利,展生产。因此,赢

  得治下人民相当广泛的支持。

  既然如此,张士诚又是如何败在朱元璋手下的呢?其中,必定有比江湖义气更为重要

  的东西在生作用。

  此时,如果张士诚告诉他们:&1dquo;天下还没有拿到手,大敌当前,任重道远,弟兄们还需

  努力。”他们可能还会再拼一把。可惜,张士诚自己并没有这种打算。这位私盐贩子出身的

  好汉毕竟目光短浅了些。他对占据了中国最为繁华富裕的鱼米之乡极感满足,并没有争夺

  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很想保境安民,不愿再冒什么太大的风险。他甚至没弄明白,值此天

  下大乱之际,虎狼遍地,自己已然处身于不是吃人,就是被吃的境地,所谓逆水行舟不进

  则退者,此之谓也。他不知道,狼顾虎视之下,想单独保住自己的一方基业,从而长享富

  贵是没有可能的。

  然而,张士诚可能还真就是这么想的,他的所有&1dquo;基本国策”都是围绕着这种胸无大志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