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页(第1页)

  光短浅的草头王们不可同日而语。

  在此,考察一下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股力量之间的消长,可能有助于我们窥见

  大明帝国创立过程中的玄机。

  其中,有一些中国特有的因素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因素中,一个现象相当引人注目,这就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江湖义气。

  中国的江湖义气,在其早期,表现为侠义道所倡导的扶弱抑强、见义勇为、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等行侠仗义行为。太史公下&1dquo;刺客列传”和&1dquo;游侠列传”中那些重义轻生、&1dquo;以武犯

  禁”的好汉———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郭解,便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人物。

  他们&1dquo;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意思

  是说,这些人的行为虽然不符合正统亦即官方的行为规范,但是他们言必信,行必果,对

  于自己作出的承诺,必定全力以赴地去做,不惜牺牲性命也要急人所难。

  到朱元璋的时代,江湖义气已经带有了浓厚的帮派、团伙色彩。其特点在于,立身处

  世只论交情,即只看是不是&1dquo;自己人”,而不问是非善恶。之所以会如此,我们在浩如烟海

  的元末明初史料中,很容易找到答案。

  朱元璋的江湖义气,在许多史料和传记作品中都有记载。

  公元1949年以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以明史权威著称的吴晗先生,在其《朱元璋传》

  中,曾经对此绘声绘色地作过描述:

  朱

  元璋少年当放牛娃时,有一次与同村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

  饿了,又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议,将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头花白小牛犊宰了来吃。

  大家欢呼雀跃,吃得心满意足。随后,当一群小坏蛋们意识到无法向主人交代时,朱元璋

  一个人拍胸脯承担了全部后果。他想出的主意是:将吃剩下的小牛尾巴插进山上的一个石

  头缝里,然后告诉牛主人,说是小牛钻进石洞里,拉不出来了。最后,事情以朱元璋挨了

  一顿痛打并丢掉放牛的差事而告结束。

  朱元璋投奔扯旗造反的红巾军以后,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保持和扬了这个特点,这

  可能是他能够迅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朱元璋识文断字,见多识广,机智果断,敢

  作敢为,轻财重义,而且打仗不怕死,这使他在基本上属于乌合之众的造反部队里,可能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