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3页(第1页)

  左右天子为大忠,其实是一个典故,说的就是一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寇准。当时辽人南下,寇准几乎是挟持宋真宗御驾亲征,才有了后来的澶渊之盟。

  左右天子为大忠,就是说寇准在这一件事情上的所作所为。

  于谦自然是闻弦音而知雅意。他的回答也只能有一个。

  杨士奇说道:“今日,就有这样一个机会。太皇太后点名让你为皇帝讲官,并兼任顺天知府。”

  于谦心中一跳。不过随即镇定下来了。

  这也是于谦修养好。作为士大夫,谁不想为天子之师。

  于谦皱眉说道:“学生有些不明白,这是太皇太后安排的?”

  这两个官职风马牛不相及如何能连在一起?

  杨士奇对于谦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

  遇见这般大事,还能喜怒不形于色。他心中暗道:“于谦办事干练,遍历内外,熟知地方情弊,唯一有问题的是,对中枢不大熟悉,看看吧,如果他能得陛下赏识信重,将来就将他从顺天知府上调入六部之中。”

  于谦入京之事,杨士奇并没有多着急办。里面还有一些波折。毕竟河南旱灾刚刚过去,于谦又想整修黄河堤坝。这些事情总要收尾。

  杨士奇熟知地方情弊,所以宁肯让于谦在地面逗留一两个月。也不想因为官员交接问题,贻害百姓。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

  因为于谦的事情,皇帝特别在早朝之后,留下杨士奇奏对,问得就是于谦何时入京?

  杨士奇虽然在很多事情上不说话,但是却是心中明白的很,即便是宫中一些事情,也万万瞒不过他这个三朝老臣。

  他知道,皇帝在秋日那一场风波之后,变得安分多了。每日除却雷打不动的读书之外,又开始在侍卫的指点之下,练习骑射。

  奏折也看,但是再也不一言。

  越过太皇太后召见大臣,更是没有的事。

  唯一一次,也就是这一次问于谦。

  杨士奇这才明白,于谦在皇帝心中可是简在帝心。比他想象之中还重要。

  于是杨士奇对于谦的态度也变了。

  到了杨士奇这个年纪,有些事情,他都要想了。

  比如后事。

  杨士奇只有两个儿子,长子不成器也就罢了,但是狂妄不知收敛,残害百姓,有时候杨士奇就想亲手将长子给杀了,清理门户。

  但是下不了这个心。

  似乎因为长子的原因,对次子的管束又太狠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