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8页(第1页)

  王振见状,立即让去请太医,将曹吉祥抬下去好生诊治。

  东华门本来是文官来往比较密集的地方,这样大张旗鼓的用刑,自然被人看在眼中,不过一会儿工夫,内,翰林院,六部都传遍了。

  在文官看来,太监都是罪大恶极的。所以朱祁镇这种重责太监的行为,自然是政治正确,特别是上奏弹劾曹吉祥的言官,更是一副圣明天子在上的样子,一时间也为朱祁镇赚了不少好名声。

  即便是内那几位,也觉得朱祁镇又所作为,乃是孺子可教也。

  这些是朱祁镇不知道的,他那个时候,在见金英。

  第五十四章金英

  朱祁镇之前是见过金英的。

  毕竟所谓司礼监太监,金英常常在宣宗皇帝身边,朱祁镇作为宣宗爱子,当然是见过面的。

  但是仅仅限于见过面而已。

  毕竟之前的朱祁镇还小,任何家国大事都不可能让朱祁镇牵扯下去,再者王振在朱祁镇身边,一心维护自己在朱祁镇心中的地位。

  朱祁镇与其他太监接触的也就相对比较少。

  朱祁镇对金英的印信也不深。

  但是金英一见朱祁镇,就跪倒在地,说道:“今日能再见小爷,奴婢即便是见了先帝,也有话说了。”

  朱祁镇听了,心中忍不住有些恻然。

  宣宗皇帝在朱祁镇心中如同父亲一般的地位从来没有改变过,也无法改变。金英这一句话,就让朱祁镇想起了宣宗皇帝。

  就算不给太皇太后的面子,也要给宣宗皇帝面子。

  是的,朱祁镇对王振所说的话,是有真有假的。假的是,分王振的权力,朱祁镇最少需要两三条不同的对外联系的渠道才行。

  而今朱祁镇能从外面获得消息的渠道,有以下几个,最大的渠道乃是内。

  天下二京十三省的所有奏疏都在内汇总之后,再上报过来。

  但是这一道渠道是要从司礼监过一手的。

  虽然王振不敢一手遮天,该报上来的隐瞒不报。但是想在这里上下其手,却是很简单的。

  要紧的放在不要紧的里面,最前面的放在最后面,拖上几天,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朱祁镇也挑不出错处来。

  不过,内这个渠道,地方官员上报的奏疏,其中有多少水分,朱祁镇不用想,就知道。

  所以才有东厂与锦衣卫之设。

  东厂与锦衣卫其实没有那么神通广大,不过用来验证下面官员报上来的奏疏,却是可以用的。

  其中东厂与锦衣卫本就不该由一个人掌控。

  原因很简单,太宗皇帝设立东厂的初衷是什么?是监视锦衣卫。如果东厂与锦衣卫的上级领导,都是一个人。那么东厂还有什么设立的必要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