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4章 质问(第2页)

但太孙爷亲自作陪,言说使者们万里迢迢而来,务必瞧瞧大清风物。也好见见下大清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气派。来日回到各自国家,国君问起的时候,方能言之有物。

这理由合情合理的,简直让人无法拒绝。

当然,他们也不想拒绝。毕竟除了回礼外,这个也向来是各国使团最最向往的环节之一

珍馐佳肴,倾城国色。还有那无尽美景,无不让来过的都魂牵梦萦。

横竖暂时回不去,何不纵情享乐

于是,所有人等一商量,欢欢喜喜地随着永瑛一道早出晚归。其中包括虽然没经过,但听其他人绘声绘色讲过的鄂罗斯使团。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特别的骨感。

太孙年幼,免提。太孙与使臣们的安全为第一要务,许多耗时久、不好做安全防范的统统去掉。

便连记忆中珍馐佳肴不断的宴会都是没有的。一日三餐,每餐简简单单四菜一汤罢了。

别问,问就是今上崇尚节俭,大清自上而下都很朴素。

客人们都要入乡随俗,更何况属国

鄂罗斯苦寒,许多地界常年冻土层。冬日极为漫长,蔬果极为稀缺,烹饪方式也略简单。这精简版本的伙食,在使臣们看来也是难能可贵。

满意加上有求于人,自然乖乖巧巧。

享受过以往奢靡的琉球、安南等虽然颇有微词,也不敢诉诸于口。

倒是大清少数大臣对此颇有微词。

言说这般计较,损了泱泱大国风范。永瑛也不恼,直接将历年的规格跟如今的花费一比较。光在宴席一样上,省下来的银子就能以万两计。

那些大臣还欲再言,永瑛一个冷眼扫过去“孤以为,国与国便如人与人。比如孤,会给忠心耿耿的下仆赏赐。与交好的朋友礼尚往来。适当展示武力,让胆敢冒犯于孤的知难而退。”

“但这赏赐多寡,如何往来,也是有说法的。总不好仆从省亲,回来与孤带来家乡产的仨瓜两枣,孤便千金万金赐之。也不好友人与孤一素帕,孤回之数匹绫罗绸缎吧”

“这仆人、友人一多,孤有倾家荡产之嫌不算。久而久之,真不会让仆人、友人都变了心肠比如在孤强时谄媚,以求小利。等孤弱时,背主叛逃或者化友为敌”

这话问的,委实有些犀利。

一时之间竟没有人敢迎着太孙的不虞,再积极找补几句。

只听着永瑛做总结陈词“诚然,我大清地大物博,区区万把两不过九牛一毛。但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国库里的每一两银子,都是百姓辛苦纳粮纳税而来。我等使用之时,务必慎之又慎。”

“想想这银子怎么花花在何处又会给我大清带来怎么样的好处处处精打细算,杜绝铺张浪费,不让百姓血汗白流。冤大头当不得,姑息养奸甚至等同资敌的行为更不能有”

朴素却充满智慧的比喻如晨钟暮鼓,敲在九成以上朝臣心上。让他们心悦诚服跪下,言说太孙虽小,见地却高过他们这些个老朽许多。大清有此储君,未来可期也。

只有数个认死理儿的老学究还在喋喋不休,拿国策说事儿。

永瑛瞧了瞧他皇玛法,只在御座上的他老人家唇角轻勾,满含鼓励地看着他。

那还有什么可忌惮

永瑛冷笑“何为国策犹国计,指国家的基本政策。自然是要与时俱进,要不断优化的。”

“如大清初初定鼎时,三藩功勋卓著,所以世祖皇帝允其列土封疆。可及康熙朝,几个逆臣自持功高,频频挑衅幼主,圣祖爷为大清长治久安故削藩,可不就是如此”

这,还带这么举例的

您是吃准了咱们不敢批评世祖爷,也不敢非议圣祖爷啊

永瑛勾唇“尔等只说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怎么不想想,明朝坚持这一所谓国策,弄得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更因此养大了夷狄贪欲土木堡之变,不就是瓦剌邀赏未足,愤而出兵”

“怎么,一个个的,都只记得怀柔天下,不记得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的金句么”,,请牢记收藏,&1t;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