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页(第1页)

  朱砂上浓郁的红色,就好像是血一般,想要滴落下来。

  就在这一封题本最后面空白的地方,朱祁镇悬着手腕,说道:“奶奶,写什么?”

  “你觉得当写什么?”太皇太后说道。

  朱祁镇沉默了一会儿,事已如此,他即便是做些更改,就能改变杨士奇的做法吗?

  不可能的。

  不仅仅杨士奇不会,太皇太后也不允许。

  太皇太后对杨士奇的信任,不仅仅是杨士奇与仁宗皇帝一脉多年情谊,还有政治理念的相和。

  朱祁镇第一个恨不得快些长大。

  不管他多成熟,但是别人看他都是幼主。天然带有不信任之感。

  朱祁镇能做的,只能忍下去。

  “滴答”一声,一滴朱砂落在奏疏上面,炸出一团血月一般的痕迹,朱祁镇下,按在痕迹上面,手腕转动,不多时写出三个字来。

  知道了。

  这三个字,只能算是能看而已,没有一点风骨,架构也不是太合理的。不过却时候他第一次在题本上留下墨。

  随着第一次批阅奏折,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太好的感觉。

  太皇太后见了这三个字,说道:“孙儿,我知道你不甘心,但是做很多时间是需要时机的,不到时机就做的,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朱祁镇问道:“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

  “要看你了,”太皇太后说道:“很多时机不是等来的,是自己造出来的。”

  第二十四章民以食为天(上)

  这个时期,太宗皇帝留下的锦衣卫,实力还在,最少没有到后世,根本不能用了。权力倾轧中是一把好手,真让他们办一点事情,却是不能了。

  于谦在河南的所有消息,几乎是一天一报的形式到北京城中。

  让朱祁镇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四五天前的于谦的一举一动,已经河南旱情的情况。

  只要翻开史书,旱灾大概是最为频繁的灾难了。

  很多时候,人对旱灾的印象,大概是赤地千里,大地开出数迟的口子,无数人争夺水洼中一些浑水。

  河流枯竭,水井干涸。

  当然了,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大旱。

  但是很多时候的旱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简单的一句话,如果从正月以后到五月之前,老天爷没有下雨,这就是旱灾,如果说到七月下旬,还没有下雨,就是大旱。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