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5页(第1页)

  绿梅好奇地问:&1dquo;小姐,有什么好事啊?”

  6士仪笑道:&1dquo;鲁小姐把婚事退了。”

  原来当日鲁琴娘回家之后,知道说服不了父母,索性就使劲折腾李骥,作出一副刁蛮任性的模样,今天去醉仙楼吃饭,点一大桌子只吃一口,明日去锦绣坊挑布料,突然觉得不喜欢了就赏给下人,李骥根本没有钱伺候这个大小姐。而且6琴娘甚至还提出不喜欢李骥的父母,如果成婚,让他父母回老家。当下李母就不干了,坚持要李骥把婚事给推了。

  &1dquo;看来恶人还是要有恶人磨!”绿梅狠狠地说。

  作者有话要说:  金氏回去伺候公婆了。。。大家晚安,明天见。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星子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6士仪收起信件,笑道:&1dquo;鲁小姐可不是恶人,她是个极其聪明有的女子。李骥这人自命清高,娶个妻子,既要她家世好,又要她温柔美貌,百依百顺,什么好处都想要占,这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经过了萧家、鲁家,我倒要睁眼瞧瞧,李骥最后能找个什么样的妻子。”

  绿梅道:&1dquo;最好配个貌若无盐,凶残蛮狠,天天揍丈夫的泼辣女子,这样才能把他牢牢的制服住!”

  6士仪抚掌:&1dquo;正该如此。”

  青桃拿了一张单子过来,&1dquo;小姐,这是金珠小姐的嫁妆清单,您看看,还有什么缺的?”

  这是6士仪第一次操办婚礼,其实也不大明白,特地请了县尉夫人何氏过来帮忙,按照两百六十贯钱去准备嫁妆,还给金珠买了一个叫小翠的丫头,最后剩下的钱留给她做压箱钱。至于韩家送过来的两百贯的聘礼,也一并给金珠带回去。

  婚礼前三日,韩家送来了催妆礼,到了成婚的前一日,6士仪与何氏带着金珠的嫁妆先去了韩家铺房,布置房。

  韩家是开封县普通的乡绅人家,住一座两进的院子,前院韩老爷与韩母住,后院则住韩毅与金珠。

  6士仪与何氏指挥人铺房时,有个年轻的女子从前院走过来,向她们行礼,&1dquo;奴家给两位夫人请安!”

  她做姑娘家的装扮,样貌秀丽,衣着朴实,6士仪等人有些诧异,韩毅是独生子,没听说还有兄弟姐妹,韩母指着女子介绍道:&1dquo;这是老身娘家的远房侄女儿苗秀珠。”

  6士仪笑道:&1dquo;名字与金珠很像啊!”

  苗秀珠落落大方,指挥下人们忙前忙后。6士仪挺喜欢她的,何氏将6士仪拉到一边,悄声说:&1dquo;看着苗姑娘也应当正是适婚的年纪,如何还没有出嫁,别是韩家留着给韩毅做小妾吧,千万不能有这样良家子出身的良妾,否则金珠就要吃亏了。”

  6士仪横看竖看,觉得苗秀珠都不像是要做妾的人,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为了金珠,她准备打探一番,于是问道:&1dquo;苗姑娘多大了,可有定下亲事?”

  苗秀珠爽朗地说:&1dquo;我今年十九岁了,还没有定下亲事。”

  韩母解释道:&1dquo;时人厚嫁成风,很多人家觉得秀珠家底太薄,故而耽误到现在。其实秀珠是个好姑娘,勤俭持家,女工极好,这些年她自己绣些屏风之类的绣品拿去卖,还攒了十来贯钱。我与老爷打算收秀珠为养女,为她备一些嫁妆,好好的把她嫁出去。”

  6士仪心里暗暗点头,这样看来,苗秀珠倒是一位值得人敬佩的女子,韩母为人也不错,遇到这样的婆母,金珠果真是个有福气的人。

  第二日就是正式婚礼的日子,开封县有专门承办婚礼的班子,乐队、克择官、司仪一应俱全。到了时辰,结亲队伍过来。由于宋父宋母不在,韩毅与金珠先向着庐州的方向拜了拜,才拜别6士仪与宋淮,之后金珠上了轿子,韩毅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妇回家。

  6士仪自嫁到宋家,金珠就一直陪着她,金珠的脾气合她的心意,突然就这么嫁了,反而觉得空荡荡的。宋淮同样如此,他说:&1dquo;金珠在这开封县也住不了多久了,韩毅会授官,然后去外地做官。”

  &1dquo;所以才有&1squo;宦游’二字,”6士仪接过他的话头,&1dquo;一朝得中进士,最开始都是各地宦游,至少会过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才有可能会调到京城任职,而一旦失了圣心,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也有可能会左迁到偏远之地,就如我父亲与李简伯父。”

  宋淮大胆地搂着她的腰,道:&1dquo;读书人大多都想着为官做宰,只有少部分人情愿做个田舍翁或教书先生,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士仪,咱们一直都在一起,就不会觉得难熬了。”

  6士仪问道:&1dquo;去哪儿都带着我吗?”

  宋淮道:&1dquo;是。”

  &1dquo;如果你有一天被贬到岭南、琼州等地苦寒之地,怎么办?特别是岭南,瘴气多,气候湿热,我听说很多左迁过去的官员都死在那里。”

  宋淮拍拍她的肩膀,&1dquo;你放心,不会有这一天的。”宋淮自小苦读诗书,中进士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有普通文人都有的&1dquo;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对于他来说,第一则是保全自我,使妻儿无忧,第二才是尽心辅助君王,做一个好官,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宋淮是不会做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