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3页(第2页)

  此子老实倒是老实,但是想在朝廷上立足,却不能仅仅是老实。所以杨士奇政治遗产,却不是他们能够继承的。

  杨士奇有心在年轻一辈之中,选出几个人来。以免他死后,朝廷青黄不接。

  杨士奇选人的标准有很多,但是其中有很大的分量,就是与皇帝的关系如何。

  有明一代,仁宗东宫诸臣,是与皇家关系最好的。可以说君臣知遇,善始善终。仁宗皇帝宣宗皇帝对大臣,犹如家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亲近的关系,东宫诸臣才能挥自己的才能,才有仁宣之治。

  虽然不好听,但是臣子最重要的不是才能,而是圣眷。

  杨士奇不知道于谦到底如何入了皇帝之眼。但是既然皇帝记住于谦。杨士奇心中于谦的分量,就大大加深了。

  今日一试,于谦清廉有节,又有城府,不是如李时勉一般,忠直有余,权变不足。毕竟在内的位置,不能光凭忠直来办事。

  杨士奇将皇帝受罚之事,给于谦说了,自然有春秋法,有些省略。对皇帝与太皇太后都有所美化。最后杨士奇问道:“你觉得皇上之心,如何?”

  于谦说道:“陛下天资聪慧,继承太祖太宗清净大漠之心,亦知道虏不可骤灭之理,实乃朝廷之福,只是可惜,而今天下卫所,早就不是太祖太宗时候了。大军不北伐尚可,一旦北伐恐怕淇国公之遇,复现于今日。”

  淇国公丘福授命北征,全军覆没。这是永乐一朝少有的大败仗。

  杨士奇说道:“这也是太皇太后让你担任讲官的原因所在。”

  第六十五章杨士奇与于谦(中)

  杨士奇说道:“天子不知道天下情弊丛生,以为当今兵势依旧是太祖太宗之时,却不知道卫所崩坏之势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了。”他苦笑的对于谦说道:“你知道而今我大明在逃卫所军户,有多少人?”

  于谦当然知道在帝登基之后,杨士奇的主要政治主张,就是一手清理官场,一手清理卫所。

  杨士奇的政策在官场之上,执行的很彻底。

  一大批庸劣害民之官,被清理出来了。杨士奇对文臣的掌控,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对军方却有些鞭长莫及了。

  虽然而今,兵部势力大,一点点的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抢夺过来,但是毕竟靖难功臣还没有死完。

  张辅在,就是一个很大的靠山。

  杨士奇不可能绕过这些人,将手伸到卫所里面。

  而卫所到底有什么弊端?

  先以逃亡最做多。

  明代卫所军有四个来源,乃是从征,归附,谪,还有垛集。

  从征就是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军队,归附就是当时其他反王,还有元军投降的军队,这谪就是有罪判充军的。

  前两者,都是国初就有的,而且家眷跟随大军在各地驻扎。至于谪,也不可能年年有几万人谪。所以数量上也是少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