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4章 陵墓之事(第1页)

朱厚烇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他还以为施长史又要整什么幺蛾子呢。

但看其他几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就知道可能是他想多了。

他忽然想到之前看过古代皇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大修陵墓,因为陵墓的工程周期比较长,有的可能一修就是几十年,到皇帝驾崩的时候都不一定能修的好。

他可是大明亲王啊,从王府的规格来看,陵墓的规格肯定不低,所以现在开始修也没什么问题。

而且大明皇族中二三十岁去世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此时修陵墓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免得去世的时候陵墓还没修好。

朱厚烇对修陵墓这件事一点也不敢兴趣,而且荆王府现在剩的银子他都规划好了,他也不想为修陵墓而浪费什么银钱。

但是他在原主的记忆里搜寻了一番,惊讶的现修陵墓这件事竟然不用王府花钱,是完全由地方政府负责的。

如果说大明哪两个省的百姓最惨,那河南和湖广肯定是排的上号的。

因为这两个省的藩王是最多的,就拿荆王府所在的湖广来说,有明一代,前后有二十个亲王在湖广就藩。

这其中有的亲王只传了几世甚至一世就因为绝嗣而除国,但更多的亲王却在湖广扎根繁衍了下去。

这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不要以为湖广只是供应各個宗室的宗禄,每年亲王一万石,郡王两千石...

就藩宗室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地方政府管。

地方宗室的吃住、生老病死、婚丧往来、节日祭祀等主要由地方官府供应。

宗室的宫室及各类供应都有具体的规定并因等级而异。在湖广修建的宗室府邸?很大一部分是派诸本省?而工役、工料以及运输的车船人夫之类的额外征派?对当地更是在所难免。

宏伟奢华的主要是亲王府?绝大部分的宗室处于将军、中尉、郡县主君等中下层?各府人口有多有少皆只有一府而居。虽是如此但人数庞大?负担亦沉重不堪。

且郡王、将军府第规制宏钜?每一册封即并迁居民上千家?费用官银数千两。宗室分封日繁月盛?民之愁苦不可言喻。

宫室建完了还没完,之后的修理还是本地政府负责,像襄王府就一直修了半个多世纪。

宫室都如此,那陵墓也是如此。

不要以为这就完了,宗室出于各种原因?颇好佛道,所以他们广修寺观?而这部分负责也是由当地政府负责,宗室们只要征得皇帝同意,就不用出一分钱。

而修建这些东西的材料费地方政府肯定是要摊派到小民头上的,这还只是材料费,修建这些东西还需要非常多的人工。

所以湖广的百姓的徭役特别的重,不但劳民?还严重影响地方正常的农业生产。

弘治八年?马文升奏“...湖广前后修吉、兴、岐、雍四王府用夫役不下五十余万...”

例如在陵墓中屈一指的显陵,嘉靖给亲爹修陵墓可是不遗余力,“武、汉、黄、德、荆、岳等府所辖州县不下五十余处?每州派夫一千者有之?五六百者有之?合力并典?亦至三万有余矣。”

夫役主要在湖广各府州摊派?数量之巨?范围之广?为其他王陵所不及。

显陵从开始改建,到改建完成,一共花了二十年,花费银钱四十八万两。

徭役这种东西懂得都懂,不仅没有工钱,还要自带干粮,自费吃喝,还要受小吏盘剥,死亡率也很高,无数家庭因此家破人亡。

在加上宗室和士绅的土地兼并,所以流民在湖广的地面上是不缺的。

对此朱厚烇也有所了解,因为他收养的孤儿里有不少都是因为徭役而破家的。

“不知修陵寝之事有何章程?”朱厚烇纠结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先问明情况。

“昨日余知州邀下官商谈此事,王爷的陵寝地一年前已经选定,余知州的意思是今年就在本州先征一千夫役去修王爷的陵寝。”施长史说道。

“一千夫役?”朱厚烇惊讶的说道。

“王爷是嫌少吗?余知州说正德元年寿王就藩的德安府,正德三年荣王就藩常德府,湖广布政使司广征夫役去修建王府,蕲州也征了很多夫役去修建,所以蕲州今年民力耗尽,不宜多征。”

“如果王爷嫌一千太少,那下官就去找余知州商议,争取先加到两千夫役...”施长史有些诧异的说道。

而朱厚烇这会儿才从脑海里找到他已经选定的陵寝信息,占地面积挺大,有二十顷多顷,二十顷就是2ooo亩,这万恶的封建主义啊!

“一千人不少了!”朱厚烇清醒了过来连忙说道。

“那下官就把王爷的意思告知余知州。”

“等等!”朱厚烇又开始纠结了。

这一千夫役看似不多,但一个夫役一年一般也就服徭役几个月,然后再征其他夫役补足人数,照这样算起来,修陵寝之事会波及三四千个家庭。

不知道有多少个家庭在为他修陵寝的过程中家破人亡。

而且修陵寝之事明显不可能是一年能修完的,因此而加派的徭役可能要持续很多年。

在朱厚烇看来修陵寝一事是非常扯淡的,为了一个人的身后事而让那么多人因此死亡,而且这个修好的陵寝他以后能不能用上还是未知数,就算能用上有那么多因此枉死的冤魂,他也在里面住不踏实。

准确的说朱厚烇身体中现代灵魂的道德感作了,他没办法无视那么多人为了一件无用之事而付出生命,而且这件无用之事还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王爷有何旨意,还请示下!”施长史疑惑的看着呆的朱厚烇。

“先不修了,本王还春秋鼎盛。”朱厚烇决定先搪塞过去。

“王爷,宗法自有定例在此,还请王爷三思...”施长史不依不饶的说道。

殿中其他三人也纷纷出声劝谏。

“够了!”朱厚烇猛地站了起来,“此事就这么定了,本王不喜欢那么大的陵寝,告诉余忠不用征召夫役来修本王的陵寝了。”

说完他就直接离开了承运殿,留下四人面面相觑。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