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章 李世子随父入关 王文远以武自荐(第1页)

却说,李峻万花楼夜归,路遇周韬,念先前有旧,遂拿出银两、玉佩供其北上,行至王府,却见此时府门口站了七八人,翘远望。

秦王府门前,丫鬟碧瑶、初霁、梧桐、彩屏,书童山松、白鹤、文墨,此时大小一行皆在府外候着,见李峻前来,众人皆道:“拜见世子殿下、沈姑娘。”

“深更半夜,何不早睡?”李峻问道。

众人道:“秦王殿下吩咐,世子不来,我等皆要在此等候。”

“本世子此时已回,尔等回去歇息吧。”

众人闻之告退。

碧瑶略带怨气,嘟囔道:“这世子也真是的,平时也就罢了,过个节也是这样,这都几时了,如何早睡?”

初霁闻之,赶忙扯住碧瑶。

“此刻老爷还未入睡,休教下人听见,不然又是一顿唠叨。”

碧瑶叹了口气,遂不再言语,同初霁径直回房。

此时,府中大部分人都睡下了,唯有巡逻处还在亮着灯,李峻想着时日不早,便先回房安寝,待明日再去见父亲。遂径往幽竹斋去。

这幽竹斋,乃几年前建成,甚是气派。李峻自称“幽竹”居士,这住所亦因此得名。穿过一片假山,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处,即幽竹斋,粉墙黛瓦、古朴典雅,似有江南风调。斋门上有一联,曰“书开万卷明心,浮华尽了。竹养千竿悦目,己性兼修”。

门前数十步,佳木葱茏、清泉汩汩,木雕为栏,环抱池沼。溪上有座石桥,名曰“玉清”。桥下一池青莲,钱叶微露。桥旁有一亭台,名曰“凌云”,亭柱上有一联,曰“养竹庭前,宜修己性。听泉石上,尽隔尘嚣”。

幽竹斋西南处,上有桃柳、下有梅菊,有一苑名曰“七香”,苑门上有一联,曰“不近红尘,一任群芳妒。初于泥垢,复开百美羞”。此处专供丫鬟们起居。

东南处,左有群鹤,右有越鸟,有一轩,名曰“听雨”,轩门上有一联,曰“燕过轩窗,疑是知音轻唤。雀临书案,权当故友催行”。

此处专供书童们居住。因此处占地极广,李峻想着平日方便伺候、唤人省事,住进幽竹斋时,令丫鬟、书童一同搬了进来。

此时,李峻经过李庚书房时,见其房间的灯还亮着,暗忖:夜已至深,父亲房中为何还亮着灯?似有要事。便上前叩门。

“父亲此时睡否?”

此时李庚正在房中同杨保议事,闻有叩门声,知是李峻前来,清了清嗓子。

“进来吧!”

李峻推门而入,见父亲房中还有一人,反手将门关上,看向此人。

此人年逾花甲,虽须尽白,但双目有神。身穿乌绫宽衫棉服,腰系兰青丝绦,脚穿鹿皮靴。

正是秦王李庚谋士杨保杨公佑,早年随李庚征战沙场、出谋划策,立下赫赫功劳,李庚便令李峻拜杨公佑为师,纵使不学无术,亦要学些兵法傍身。

此时杨公佑年事已高,早年又落下旧疾,如今在秦王府养病,李庚寻常也不让下人打扰,唯唤两个丫鬟照顾。遍寻良方,名贵药材用了无数,却不见有所好转。

李峻见状赶忙作揖

“拜见父亲、师父。”

杨保道:“峻儿且坐,王爷有事相说。”

李庚道:“西关贼军犯境,礼儿五日前已领了十万秦军前去,你师父如今年事已高,腿脚不便。此次入兵西关,智儿随我同去。如今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去边疆看看,明日启程,一同前去。”

“这么急?”

“战事吃紧,并非儿戏,此次前去西关,蛮儿也一同去。”

李峻闻之暗忖:李默年幼,想必又是招惹了父亲,不受待见,故而同去西关。

“弟弟年岁十三,不谙世事,去边关作甚?”

“任其在府中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李庚皱了皱眉头道。

“默儿年幼,纵使顽皮了些,也是正常好过边关吃苦。”

李庚闻之,喝道:“为父当年十岁从军,十二岁上阵杀敌,也是年幼?此时不去,待成了家,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再去?”

“想我戎马一生,也就婉儿略懂事,可惜是个女儿身。不知道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生出你们哥俩这对孽障!”

杨保见状,忙劝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王爷自有安排。峻儿此行不必多虑。”

李峻见言虽如此,又不敢顶撞,正欲告退。

“明日出前,记得给你娘上炷香。”

李庚闻之,慌忙告退。

李峻之母赵氏,生两子一女,生次子时难产而亡,李庚戎马一生对不起赵氏,认为赵氏战乱时犹在,天下安定时却死于非命,一生没享过荣华富贵,过得几天安宁日子。愧对赵氏,遂不喜次子,亦不续弦。

这李默初生时约重十斤,虽有些力气,然五岁时仍不会言语,尤其见到其父李庚时更加支支吾吾,李庚不喜,遂起名李默,乳名蛮儿。

李默不喜同府中人言语,同李婉亦是如此。李婉因此也是郁郁寡欢。然李默独喜李峻,李庚话语如耳边之风,却对李峻言听计从。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