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5章 曝书宴三(第1页)

用膳后,舒大娘在秘阁看书,我,言律,一些官员和诰命娘子在装饰着黄色龙旗的龙图阁附近的空地观赏字画。

龙图阁内的有底座的白玉屏风上,展览着皇帝的御书,御画。雕刻精美的方桌上,铺着一层黑色或者红色的龙纹桌帷,桌上陈设一些御用品。内侍们站直身子,在龙图阁内看守物品。龙图阁有三层,这里没有供人看书的桌椅,因为教导礼仪的徐尚仪说,只有龙图阁学士可以在阁内看书。

我们在围观一块石碑,石碑上刻金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我说道“郎君,咱们开封府衙门前放着的刻字石碑,多了五个字,御制诫石铭。龙图阁的这块石碑,是哪位皇帝的刻字呢?”

言律说道“范公说龙图阁展览太宗皇帝的御书,图画和御用品,这是太宗皇帝的刻字。”

一位五品外命妇说道“官人,咱们河南府的衙门前,也是放着‘御制诫石铭’的刻字碑。”

一位耳簪黄牡丹的官员说道“翁翁说,以前太祖皇帝下令,所有州县衙门都要立着这块石碑,那时的石碑上刻红字,多了‘圣谕’二字,红色表示说话的人在世。后来太祖皇帝崩了,太宗皇帝下令将石碑改成‘御制诫石铭’,石碑刻黑字。”

很多诰命娘子都在龙图阁北面的天章阁附近的空地上围观陈设青白色瓷器的方桌,我和言律手牵着手走上前观看。

我望着三层楼高的装饰着黄色龙旗的天章阁问道“郎君,天章阁展览哪位皇帝的御书和物品的呢?”一些内侍在天章阁附近看守物品。

言律回道“真宗皇帝。”

一位诰命娘子说道“儿子,这些碗和花瓶是咱们中午吃饭用的定窑白瓷吗?”

另外一位耳簪黄牡丹的官员说道“娘,儿子觉得这些瓷器色泽不太像是白瓷,这些瓷器应该是耀州青瓷。”

一位白苍苍的诰命娘子说道“郡太夫人,这些是瓷器是江南西路景德镇的青白瓷。青白瓷透光,瓷胎薄如纸,釉色比白瓷温润,颜色比青瓷素雅。奴家自小生长在昌南镇,镇上的人以烧制和售卖瓷器为生,奴家幼时,有一些官员来昌南镇买瓷器,说是要送给当时的皇帝祝寿,那位皇帝很喜欢咱们的瓷器,他用景德年号赐名昌南镇。”

与天章阁相聚不远同样高度的宝文阁也装着着龙旗,我问道“郎君,宝文阁展出哪位皇帝的御书和物品呢?”天章阁和宝文阁一样,附近没有摆放桌椅,我们不能走进阁内参观。

言律回道“仁宗皇帝和官家的御书和御用品都在宝文阁。”

欣赏了一些天章阁的展品后,言律说道“清源郡君可以随下官去宝文阁欣赏物品吗?”

我回道“好。”

我说道“郎君,奴家现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的牌匾和秘阁的牌匾颜色一样,秘阁内也有皇帝的御书吗?”

言律回道“是的,下官听说秘阁内有一些太祖皇帝的御书,御画,那些书画不对外展出。”

我又问道“今天崇文院内的展品,有太祖皇帝的御用品吗?”

言律回道“下官听说太祖皇帝的御用品,都在太庙里。”

耳簪黄牡丹的官员说道“那红桌帷上,摆放的是官家喜欢用的建窑黑瓷,中午咱们用的茶盏,就是建窑黑瓷。”

一位五品外命妇说道“良人,你喜欢用黑瓷喝茶,奴家就拿走了咱们那一桌的所有茶盏,奴家都放在大袖衫里了,奴家昨日在大袖衫里绣了个衣囊呢。

官员说道“办丧宴和寿宴的时候,咱们把碗拿走,是习俗,你把午宴的茶盏拿走,就是庸俗,午宴的座位是固定的,茶盏少了,宫人一查便知,你是想看你官人贬职吗?”

五品外命妇说道“奴家第一次参加宫廷宴会,瞧着茶盏好看,便顺手拿了几个,奴家还回去便是。”

官员说道“中午跟咱们坐一桌的官员,有一位是贾中丞,负责纠察和弹劾官员的。虽然你拿走了茶盏,但是以后在朝堂,会被弹劾的人,是你官人!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乱拿,咱们一起去还茶盏吧!”

五品外命妇说道“好。”

一些官员在宝文阁附近聊天,我和言律在屏风前欣赏一幅仁宗皇帝临摹的《兰亭序》,那些字迹刚健雄厚,颇有颜真卿的韵味。玉屏上还挂着一幅仁宗皇帝写的字,纸上的字就是《御制诫石铭》里的十六字,这些字像是用刷牙子写的,每个字的横折撇捺都有留白。

我问道“郎君,仁宗皇帝在写这些字时,是缺了墨水吗?”

言律回道“不是,这种留白的字体叫飞白。”

我又问道“这种字是用刷牙子写的吗?”

言律回道“不是,下官读书时,书院有位夫子喜欢用飞白留名,夫子用相思木片写字。”

我和言律又走到其他屏风前欣赏字画,原来坊间流传的《劝学诗》,作者是真宗皇帝。

两位头戴二梁冠,耳簪黄色牡丹花,身穿朝服的官员背对我们聊天。

一位官员问道“欧阳公和司马公是因为濮议的事情关系不合吗?”

另一位官员说道“他们去年就不合了,去年他们在朝堂因为取士的问题生争执,司马公上奏朝廷,按固定的名额,逐路取士,欧阳公建议朝廷以才取士。”

官员说道“下官觉得司马公言之有理,官家最后采纳了谁的建议呢?”

官员问道“官家采纳了欧阳公的建议。小官人,下官看你个头高大,你是北方人吧?”

官员回道“是。”

官员说道“下官是杭州人,咱们杭州的总人数,不比汴京少,杭州归属两浙路,两浙路管辖十四州,闻名天下的常州,苏州,扬州也在其中。倘若国朝科举以路取士,对南方考生来说,不太公平啊。”

个头高大的官员说道“下官以前不知南方有恁多人!”

官员说道“司马公是北方人,北方一些地区与契丹,西夏接壤,那些地区地形复杂,学校较少,倘若碰上战乱,学子们读书的日子就少了,参加考试的人也会减少,司马公提出逐路取士的办法,希望朝廷在地域上保证取士的公平。欧阳公是南方人,南方地区远离战乱,人民安居乐业,重视教育,学校兴盛,他主张的是录用的公平。很多朝堂纷争,都是因为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

两位三品外命妇在我们附近聊天。

一位外命妇说道“今天虽未瞧见苏子瞻,但是奴家在秘阁瞧见了他的竹子画,不虚此行。”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