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三章 道德(第1页)

道德胡须花白,

手里的拐杖瘦骨嶙峋。

小孩来问路,

道德眼睛也不抬,说:

有路没有路,

向前走。

走到鸟飞不到地方,

坐下来,

问天:

我在哪里?

仙人说:

自上下下,

其道大光!

白燕青问妗子:“妗子,你写的这是什么?我看不懂。”

白继霞扶正了老花镜,说:“看不懂就是懂了。”

白燕青笑了,说:“妗子,你说的越来越玄奥。你外甥笨。”

白继霞说:“道德,什么是道德?老玄说得好,道德是东西,道德又不是东西。圣人嘴里天天喊道德,圣人身上的错最多,对社会的危害性就大。下层不知道道德,最道德。你看看下面我对司马光的批驳。”

白燕青接过妗子递给她的刊物《无有》,翻到第1o1页。

司马光的思维惯势

文白继霞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三家分晋”篇中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司马光认为:知伯的灭亡,在于他才胜过德。

知伯是晋国四卿中势力最大的一方,公元前455年,智伯联合魏、韩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联军决汾水灌城,只差三版便把全城淹没。临到城快要破的时候,韩、魏受赵派来的使者张孟谈的离间,和赵勾结起来,使大水决口倒灌智伯军营,韩、赵、魏趁机杀来,大败智伯军,赵襄子杀死智伯,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韩、赵、魏三家分晋,而势力最大的智伯身死族灭,反复被后人用来作为反面教材,可惜,可悲。

智伯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在那你死我亡的残酷年代,胜败也可以说是不可预测的,事前,没有人都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智伯的失败,主要是韩、魏的突然倒戈,事情生突然,防不胜防。智伯没有做好预案,过于乐观自信,太相信别人,德行太善良了,才能不突出,和司马光说的正好相反。

试想,智伯是一个有德行的人,韩、赵、魏三家就不兼并他了吗?显然不可能。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实力,实力为王。毛都承认:“枪杆子里出政权。”道德,能帮助你赢得战争吗?答案不言而喻。战争中,道德只不过是政治家口中的道具而已。

司马光之所以这么说,他主要目的是要用历史事件来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为统治者服务罢了。还有,他陷入了“成王败寇”的思维惯式。如此而已。

白继霞切好了西瓜,用盘子端来,拿了一块给白燕青,又拿了一块给老伴。

西瓜很甜。

白继霞说:“辜鸿铭是前清遗老,以卫道闻名于世。但他喜欢女人的小脚,把女人的裹脚布当宝贝一样收藏。主张男人纳妾。他解妾字为立女,妾者,靠手也。所以妾是供男人倦时作靠手用的。有女的反驳说他是伪道者。说男人也可以作为女子倦时的靠手用。他立即反驳那女的,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能配四个或八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四个或八个茶壶的?辜鸿铭的思想意识里,道德是模糊混沌的,他实际上,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

白燕青说:“无为有处有还无!看《红楼梦》时总是明白不了这句话的意思。妗子,听了你的一番话,我有点明白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