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章 继续学习(第2页)

留任翰林院一般会担任编修或者检讨,正式成为翰林官。翰林名义上只是天子文学侍从,可实际上能辅助皇帝决策国家大事,其升官转职皆由圣上钦定。

因翰林常常随侍圣驾,极有可能受皇帝赏识,一跃而上,进入内阁,在一步步擢升为内阁辅、次辅。也是因为如此,年轻皇帝才千方百计,只为拣选合心意之人充当庶吉士。

可以说,一旦成为庶吉士,在仕途上,便拥有了无限可能。因此时人皆将庶吉士称为“储相”。

若是谢凡天纵奇才,或是学富五车,他自然不惧做庶吉士。

只是谢凡向来有自知之明。他学习八股文章,备考科举是迫于生计,只学来一套应付考试的法子。

若说童生试,做秀才这一段,谢凡还算得上名副其实,靠的是真才实学。可从中举人,到成为进士,谢凡都是一路靠运气。

庶吉士在三年学习期间,若是犯了错,或者成绩太差,则会被削籍,剥夺授官资格。

更为要紧的是,谢凡吃过羊蝎子,心满意足,闲来无事,便对着会试舞弊大案开始事后复盘。

越觉得会试舞弊大案有种种异常,实在细思极恐。

先,副主考方敏本来颇得圣心,因舞弊大案被迫辞官致仕,不久后郁郁而终。但死后又被朝廷追赠了礼部尚书。

其次,本来言官便可风闻奏事。可上告舞弊一案的户部给事中钟旭日,事后反而被调任去了南京太仆寺为主簿。北京户部,南京太仆寺,天差地别。明为调任,实为贬谪。

可见天子并未厌弃方敏。朝廷也并未认定方敏泄题确有其事。

最后,殿试出题阅卷、拟定名次,皆为天子独裁。也实在过于蹊跷,不同寻常。谢凡想也知道,赶在殿试放榜之前这一两日之内,一个人看完三百份千字论文,工作量何其恐怖。

谢凡前世虽然死宅,不太爱社交,朋友也不多,甚至有些缺乏生活经验。

但是死宅男宅在家里也不是什么都不干。死宅往往爱打游戏、爱看网络小说和电视剧。因此谢凡重生前也看了不少宅斗宫斗权谋电视剧,什么高分剧集《后宫xx传》、《大明王朝1234》,也是谢凡曾经钟爱的电子榨菜。

所以谢凡结合前世所看种种权谋故事情节,运用阴谋论和明代党争等基础理论,小心求证,大胆假设:

会试舞弊大案中,吴良举报,或许纯属个人嫉妒心所导致,是偶然自行为。但是从给事中钟旭日上告开始,便有一只无形大手在推波助澜。

展到后面,会试舞弊案只是由头,真正缘由恐怕是朝中党争。党争波及了常解元等人。也顺便让自己占了便宜,会试中式。

加上殿试由皇帝一人阅卷,恐怕阅卷不够仔细,方才稀里糊涂点了自己做二甲第十七名。

可见现下朝中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综上所述,庶吉士这份荣耀,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是危机大于机遇。

谢凡这一番连蒙带猜,也猜了个七七八八。可惜纵有千般不愿,万般不想,谢凡也只能按期前往翰林院,开始接受庶吉士培训,继续学习。

甚至须得比原先备考乡试会试时,更加勤勉。毕竟同届庶吉士皆是科场精英,谢凡恐怕难以滥竽充数,糊弄过关。

“还不如外放当知县呢。浙江湖广也好,广东四川也行。总是不用在北京城里花三百多两银子买个老破小住。”

谢凡躺在自己刚刚全款买下的老破小四合院中,默默唉声叹气。

知县为流官,所以在任期内,可住在县衙后宅。倒是不用另付房租。衙门中一班胥吏,理论上也可供县官驱使任用。

故而谢凡便觉得外放为官,实在好过留在北京城里。

只是谢凡虽然猜中了朝中局势十分复杂凶险,以他位卑言轻,也是全无办法。只能多加小心,力求保全自身。

“乐观一些想,我这是不是也能说一句:十八岁,全款拿下北京东城四合院?”谢凡向来富有阿q精神,便开始自我安慰。

可转念一想:“三百五十两银子购房款,倒是有大半是祖父祖母资助的。还是和前世年轻人一样,哪怕是重点学校毕业,学历再高,到了大城市,买房还得靠家里。

不过祖父祖母怎么就一下能拿得出这么多银子?

虽然有人投献土地,那地到底还是人家的,只在名义归我,给我地租。我家不可能把地卖掉。

难道是送礼的礼金?可是三百两也实在太多了点。6家、张家若是要给,6表叔和张世贤大可以直接给我。

我得写信问问祖父,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过谢凡对于谢老秀才德行人品,有十二万分信任。自觉祖父一定不会做出伤天害理、违法乱纪、违背公序良俗之事。

只是想到祖父祖母,不免又想到前日谢老秀才信中所说:让谢凡在京城置业买房,将来也好在北京城里成亲安家。

谢凡望了望这破旧逼仄小屋,家中一干陈旧朴实摆设。

忍不住叹了口气:“就这个居住环境,北京城里哪个姑娘愿意和我成亲过日子。

哦,不对,现在没有自由恋爱结婚的。应该是北京城里没有哪家父母愿意把闺女嫁给我。”

只是客观事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一番胡思乱想之后,谢凡也觉得多思无益。便闭眼沉沉睡去。

次日起来,谢凡便去找到尤厨子。问他可愿意继续为自家做饭,每月八钱,包圆买菜买肉,若是需要席面请客则另付食材价钱。

八钱银子包括菜肉食材,在北京城里算不得高薪。但尤厨子亦觉得谢凡是个待人宽厚,好相与的主顾。刚好自己也要另寻出路,略一思忖,便答应下了,继续在谢家做事。

当日尤厨子就回去与6才明结算了工钱。与顾三郎一道,将一应锅碗瓢盆,也带到了孝顺胡同。四人从此便安顿下来。

注释:会试舞弊案中言官、考生以及考官结局,参考明孝宗年间的唐伯虎舞弊案。但猜测原因为党争,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