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2章 吉祥(第1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元空重复着老僧人说出的诗句,怎么念都觉得不对劲,“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老方丈啊,你这大徒弟和小徒弟,还真是有些矛盾啊。”

“呵呵呵,那到不至于,不过就是理念不同罢了,而且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不是吗?”

吉祥和尚笑呵呵的说着,似乎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两个徒弟之间思想产生的分歧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好笑。是那种作为师父看到徒弟有出息的骄傲地笑。

“另一种解释?”

元空愣了愣,并不知道老僧想说的是什么,却也没有去催促,只是那么走着,等待老僧自己解开谜题。老僧也是个藏不住秘密的,不然也不会这么早就将自己关门弟子的拜师契机暴露出来,于是乎很快地就自己说出了答案。

“惠能不识字,从小就是庙里捡来的孩子,根本没念过经书。虽然也需要受寺里的规矩束缚,但相比于其他的弟子们生,就会显得更接近纯天然一些,故而他的想法可能才是真正的人之本源对于佛之一字的看法。反倒是神秀,读了那么多经书,悟了那么多佛法之后,倒不是说没有进步、没有所得,只不过,既然是收到佛法熏陶沾染,自然而然其实就失去了本来的想法与天性,故而所得出的答案是一种脱身于佛家教义、经典乃至于那些关于佛祖的传说故事的答案。”

“两者之间本无对错,亦无高下,只不过老僧按照神秀的说法儿活了这一辈子了,突然之间听到了惠能这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才会觉得惊奇有趣,故而收为弟子。也就是为了保有他的这份天然的感觉,收为弟子之后反而是没有教他什么,不识字就不识字吧...佛法的深奥,也不是小小的文字能够书写记录的。你说呢,元空?”

“我说?”

元空反问道,月光之下的脸上戴着一副:你心里打的什么小九九我还能不知道吗,还需要我说?

“呵呵,不愧是三公子,看来阁主没少用过这种伎俩啊?是老僧自讨苦吃咯!”

吉祥和尚摸了摸老脸,似乎很是羞涩,被人看穿了计策还是有些丢面子的,哪怕是一把老脸了,倒还是要爱惜一些的啊。

元空笑出了声,其实并不是自家师父喜欢用这种方法,而是那个姓孔的读书人,总喜欢用这种夸别的事物、别的人最终达到夸耀自己的目的。

神秀悟出的佛法正确,说明什么?说明你吉祥和尚教的好呗!那小和尚惠能悟出来的道理好又说明什么?说明你吉祥和尚眼光也好呗!两个弟子收入门下各有不同的教法,教出来最后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说明什么?说明你吉祥和尚还育人有方呗!

就像是那些年里的那个读书人,第一次被师父允许写新年对联的时候,每每有酒客、夜间客来,总是忍不住问一句说你觉得咱们花间阁的对联儿,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文采斐然、字更是写的惊为天人应该被挂起来当传家宝的地步?元空习惯了那个家伙,却也是那种不爱惯着的性格,自然就喜欢拆台子了。

“菩提究竟,是何?”

元空看老人笑得没个止境,于是乎直接开口问道。

“菩提?”

老人重复了一句之后,像是变脸似的就那么止住了笑容,随后是转头看向元空跟看傻子一样说道,“菩提不就是一种树嘛?”

“您这么说话,可就没意思了。”

元空露出一种很是无奈的表情,你好歹也是一寺之方丈,就算不管事了,至少得要点面子吧,这么回答真的合适吗?

“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元空啊元空,你仔细想想看,究竟是我回答的没意思,还是你问的没意思?”

吉祥和尚不再去看元空,转头继续看着路,继续放声大笑,“接下来难道你还要问明镜究竟是什么?再问尘埃是什么?有意思嘛!我那两位徒弟对这些事不都说得很明确了吗,我自然是同意他们的观点的啊。再问多少次,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按照神秀的说法,菩提便是自身,那么佛祖菩提树下悟佛道,是不是就寓意着他其实是看清了自己、认清了自身之后悟出的佛法?所以就是说佛法当从心中找?”

元空并不因为吉祥和尚的嘻嘻哈哈而动摇,仍旧是很认真的说着,“但如果换做是惠能的说法,菩提根本就不需要本体,故而所谓的坐禅悟佛,悟得就是虚幻之道,是世间万物之中存在的佛法,不是吗?那么两者之间,在最初的出点上,不就已经不同了吗?您怎么能够做得到同时同意他们两个人的观点呢?”

“元三公子啊...”

吉祥和尚长出一口气,表情郑重了些,似乎是准备认真地回答元空的问题了。

“你觉得神秀所说的话,是指向内求佛,而惠能所言则是向外界求佛?”

“不是?”

“那么,何为内,何为外?己身为内,身外为外?还是说己身所有、所得为内,己身不曾所有、未曾所得之物为外?又或者说,是己身所处天地为内,而己身所处天地之外其余天地四方为外?哈哈哈哈哈哈...若是真要下个定义,恐怕咱们这些出家人估计都不需要剃度出家,就光想这些事情,就够把头掉光咯!”

“所以啊,很难分得清啊。可是你再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与‘外界’的界限问题?那么就有趣了,当年佛祖菩提树下啊打坐悟道,七七四十九天不吃不喝究竟想明白了什么?或者说他怎么做到不吃不喝却能够存活下来的?没人知道答案,这么多年来,佛家都在研究、思考这个问题,老身不才,不是什么得道高僧,辩经大会的成绩也差的很,拿不出手,但也有些自己的见解。”

“比如说,当一个人落入到四下无人的荒郊野外,找不到吃的,找不到喝的,快要死了,他能怎么办呢?当然是不能怎么办,就会死。可他如果是一棵树呢?他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根,在地下找水,在土里寻找养分,就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对不对?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只要能够融入自然,人也能够用相似的方法在自然之中无限地活下去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佛祖四十九天其实也是如此,故而能够存活呢?”

“您的意思...”

元空一边听一边思考,收起了平日里的那种随意与大大咧咧,能够在棋盘上跟孔生、伊牧对弈互有胜负的人,怎么可能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大大咧咧的傻子呢?

“佛祖所思考的结果,是打破了自身与外界的界限?”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