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3章 皇后之丧(第1页)

皇后崩逝,对于满朝文武来说,其实算不得头等大事。只是意味着他们需要例行公事,完成一整套丧仪。

在北京文武官员初闻丧之后,皆换上素服、乌纱帽和黑角带。从第二日到第三日,每旦,皆至清宁门外哭。素服行奉慰礼,方退回本衙门宿歇,不可饮酒食肉。

因为皇后为一国之母,统御内外命妇。所以文武官员家眷,也需为皇后易服举丧。

从初闻丧起,一品至三品命妇,皆穿着麻布大袖、圆领长衫、麻布盖头。每日清晨由东华门入清宁门外,哭临整整三日。皆需除去金银饰。

上次先帝国丧,谢凡尚为应天府学生员,只需在外围哭丧举哀。

此次皇后丧仪,谢凡已经身为正经京官。只好次日就换上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天色刚明,就往清宁门外哭丧。

此时正值夏日,一大清早起床倒也顺利。到了晌午日头毒辣,实在叫人受不住。

偏偏圣上派遣了锦衣卫侍立一旁。从旁监督文武百官,是否致哀诚恳,是否合乎体统。

于是一众老少官员,只好勉力强撑。头顶着烈日,做痛哭哀声。

谢凡毕竟年轻,倒是还好。虽然难受,倒也可以忍耐下来。只是苦了年迈朝臣。

比如高长德大人。高大人已经年过七旬,可是身为三品太常寺卿,又是清流领袖,百官表率。只能迎着火辣辣日头,站得笔直,嚎哭也是十分投入。

晚间退回衙门歇息之时,高大人便也有些支持不住。

谢凡等一众学生,忙不迭照顾恩师。又是搀扶,又是送水,又是打扇,又是擦汗。高大人歇息了好一阵子,好不容易才缓过来。

晚间谢凡与一众翰林官,皆在翰林院中歇息。他见孙大人倒是神色自若,丝毫不见白日里曝晒之后,难受不适。

谢凡知道孙大人已年过不惑,也算不得身强体壮。

不免心中好奇,便询问孙大人,为何如此泰然自如?可有什么特殊避暑法子?若是有,倒请指点一二,明天也可好受些。

谁知孙大人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牙齿,说道:

“哪有什么避暑法子。只因为我家乡岭南终年炎热,盛夏酷热,更胜北京十倍百倍。

从小习惯晒太阳了,你们北方人耐唔住,我却耐得住。”

对于岭南人来说,全国其余地方皆是北方。所以哪怕谢凡是江南人,孙大人也将视谢凡为北方人。

谢凡闻言,也是暗笑自己大意了。怎么忘记原来也学过,广东是热带季风气候,北京是温带大6性季风气候。自然气候差异巨大。

其实孙大人并未说完,他自小父亲早亡,寡母一人养家十分艰难。

因此孙大人少年时期也曾面朝黄土,背朝天,下田种地讨生活。

不同于大多数朝官,家境纵然不是十分优渥,却也比较宽裕。能够从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孙大人远远比在场多数官员更能吃苦。可也因为种地,耽误了读书学习。

纵然天资聪颖,孙大人却是年近四旬才得以取中进士。

依照典制,皇后大丧,除去官员命妇需要集体举哀。民间寻常军民男女也要服丧:

军民男女皆素服三日。自闻讣日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

停音乐祭祀百日,停嫁娶官(员)一百日、军民一月。

也就是说,官员在皇后大丧后,一百日内不可嫁娶。

所以哪怕谢老秀才夫妇赶到北京,也不能立时向高家提亲。谢凡与高大人孙女婚事,恐怕要推迟。

谢凡倒丝毫不觉不快,反而隐隐有些庆幸。

此时士大夫阶层的婚姻,套用前世一句俏皮话来形容便是:“凑合着过吧,还能离啊咋地。”

婚前没有爱,婚后不能离。

礼教森严,男女大防。男女婚前,并无相处,甚至素昧谋面,何谈感情。

婚后若是妻子不犯“七出”,便无离婚之说。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