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4页(第1页)

  但傅灼这样说,却并不能解老人家心头上的忧愁。只听老人家沉沉叹息了一声,怅然说:&1dquo;你姐姐,她素来是报喜不报忧的。若圣上真那般顾及她,又怎会这些年都那么的扶植裴家呢?”老太太为女儿担忧,但有些话她不能说得太过,哪怕是在家里,哪怕是在自己亲儿子跟前也不行。

  祸从口出的道理,她自然深知。

  所以老太太没再顺着这个话头继续说下去,她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来,便同儿子道:&1dquo;对了,我给秋穗放了良,她今日已经离府回家去了。”

  傅灼正端了婢女奉来的热茶在慢慢吹,突然听到这句,没留神就啜了口几近滚烫的茶进了喉中。那火辣辣的一阵,瞬间从喉咙滚进了腹部,烫得傅灼只觉五脏六腑都要烧起来一样。

  但傅灼面上倒还算沉着镇定,只是搁下了手中茶盏置在一旁案几上,傅灼抬眸朝上位看去,冷静问:&1dquo;母亲怎么突然就想通要放她走了?”

  老太太这会儿仍还有些没能从离别的愁绪中抽身出来,既说起了这事儿,她不免又重重叹了一声。

  &1dquo;她哥哥同梁娘子的事儿,我知道了。今日,那梁夫人也特特来找我了。我思虑再三,觉得再一意孤行强留秋穗在府上,怕是要结了仇了,所以,心一横,便就索性放她走了。我又怕今日放了人后明日会又后悔,或是不舍,所以没留她在府上多呆一日等你回来,直接就叫她今日赶回家去了。”

  老太太总是最关心儿子的生活起居的,便又道:&1dquo;秋穗说,她早前几日便开始培养九儿接她的班了,这也是你默许了的。如今既她回了家去,我看就让九儿代她之职,暂且帮你打理着内院吧。”

  老人家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堆,傅灼没吭一声。直到她老人家一箩筐话说完了,傅灼这才起身作别道:&1dquo;今日太晚,不打搅母亲了,儿子先回,改日再来请安。”

  老太太道:&1dquo;话还没说完呢,九儿她&he11ip;&he11ip;”

  奈何傅灼并不听她老人家的,自顾自行了退安礼后,转身就大步跨了出去。

  望着儿子匆忙而去的背影,老太太叹息说:&1dquo;这孩子&he11ip;&he11ip;”

  庄嬷嬷旁观着,多少看出了点门道来,便对老太太说:&1dquo;咱们五郎主,被秋穗伺候了一场,怕多少是有些那个意思了。如今他不在家时,秋穗突然就赎身走了,他怕是一时难能缓过来。”

  老太太何尝没看出来?如此就更觉可惜了,频频惋惜道:&1dquo;要说秋穗这孩子,是真的十分出色。只是可惜,她同咱们家没有缘分。”

  庄嬷嬷却道:&1dquo;这是她没有这个福气!”

  而此刻的秋穗呢,人已经回到了溪水村的家中。她乘着马车回到家时,外边儿天已经黑了。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按着哥哥告诉她的家的大概方位,以及家门口及附近都有些什么,她进了村后很快便摸到了自家门前。

  余乔氏开的门,捧了个蜡烛来照明,都不认识秋穗了,还问她找谁。

  还是秋穗喊了她一声娘,余乔氏这才反应过来是自己女儿。然后母女二人一番抱头痛哭下,将这会儿正在屋内看书的余秀才引了来。

  余秀才听说闺女被放良回家了,堂堂七尺男儿,竟也弹了泪。

  左邻右舍闻声也有特意披衣再起赶过来的,都纷纷给余家道贺。如今的家虽不是之前三房一起住的那个家,但村里这些伯伯嬢嬢叔叔婶婶,她却大多还认识和记得的,只听他们的声音,或是爹娘大概介绍了几句,秋穗就能将人对得上,然后立即喊了人。

  如此一番热闹后,余家关了门,只一家三口慢慢闲话家常。

  家里平时是舍不得多点一根蜡烛的,但今儿为了好好瞧瞧闺女,余秀才夫妇不谋而合,立即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蜡烛都寻了出来,然后点上。

  黑漆漆的堂屋被一根根蜡烛照得通亮,夫妇二人也终于能看清女儿脸了。余乔氏拉着人,从上到下来来回回仔仔细细瞧了好几遍,然后感叹说:&1dquo;竟是这样大的姑娘了,如今还出落得这样标致。这若是走在路上,你不喊我,我都不敢认。但还是像,眉眼间能看出小时候的样子来。”

  又细细问:&1dquo;在人家干活,日子可是不好过?这十二年是不是吃了许多苦?”虽然亲眼瞧见了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比城里的小姐娘子还要精致好看,且这脸,这手,哪一处保养得不细腻?但身为母亲,总还是担心女儿会吃苦,哪怕只是一点。

  秋穗仍是报喜不报忧的,她说:&1dquo;爹娘放心,女儿命好,一进侯府,就被分去了老太太身边伺候。老太太心地仁善,待我们这些女婢是再好不过的了。她很喜欢女孩儿,总将我们娇养着,并不会让我们去做什么重活累活,更消说打人体罚了。这次她老人家放女儿归家,说是日后不能亲眼瞧见女儿出嫁了,还提前给了二百两的嫁妆银子,另还有好几件她老人家寻常用过的饰。”

  &1dquo;二百两?”余乔氏瞠目结舌,不可置信的扭头朝余秀才看去,&1dquo;这&he11ip;&he11ip;这可怎么使得?”

  二百两银子于富贵人家来说不算什么,但于余家这样的庄户人家来说,却是极大的一。很多村里的农户人家,或许一辈子都见不到这么多钱。

  余乔氏怕传出去后会有人惦记,便一再郑重叮嘱女儿道:&1dquo;既是给你的,你好好收着,万莫要拿到人前来。这可不是一小数目,若叫谁给惦记上了,怕会引来祸端。”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