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章 师兄成了中日文化掮客(第1页)

2、师兄霍宇彬的东京来信

天阔君:

转眼到日本快3个月了,最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迫不及待地想和你分享一下:

还记得你当时送我的一幅《枫桥夜泊》书法吗?那天无意给我室友的朋友看到了,他喜欢得不得了,反复看了又看,说很有点王羲之的神韵,他很喜欢中国古文化,我们就此聊开了,谁知聊到后来,他竟然说要高价买下这幅书法,带回京都去。

价格高到什么程度呢?

嘿,竟然能抵得上我这边半个月的工资了。

我当时很吃惊,只好告诉他,这个是我国内的好友临别赠送,我用来在异国他乡睹物思人,有纪念意义,不是价钱可以衡量的。

他很失望,临走时还嘟囔了一句,真的很有藤原行成的味道,你那个朋友就不能再给你写两幅吗?我都要了。

哈哈,天阔你说这个事情有意思不?你给我礼物我当然是不能卖掉,只是我突然想到,如果你有空,可以挥毫写两幅,寄过来卖给他。据说京都很多人都喜欢中国书法作品,最流行的就是模仿王羲之、赵孟頫、唐伯虎这些人——等于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你写得这么好,肯定有人买;天阔君你有空尽管临摹寄过来,这边我负责来找买家——这不是比我出国挣钱还潇洒么?

(2)

不能不说,看完师兄的信,我都有点心动了:

说来也怪,五月剧变后,我感觉自己的书法好像突然上了一层楼——

彼时写给霍宇彬的那幅《枫桥夜泊》,确实是自己近来最满意的出品。

有所失必有所得么?

我宁愿不得到这个……

不过,此时高放广州创业,第一需资金、第二缺帮手,既然我又不能过去帮他,那么,如果我真的能把这些书法作品折现,岂不是最好的赎罪方式?

说干就干,我当即整理好四大家伙什,从宿舍直奔厂办公室,铺开纸张,一口气写到东方大白。

我现在唯一能为东方四人团做到的,也就这些了。

再次捧读扶桑信笺,忽然想起,师兄信中提到的那个藤原行成,我听林晨枫说过,正是王羲之的级粉丝。

稍等,为何不是听江雪提及?我一下倒未想起——

这是个日本十分有名的书法家,在日本,只要提及他的名字,基本都能知道,说是家喻户晓不为过。他的书法后世称之为“权迹”(取“权大纳言的笔迹”之意),与小野道风的“野迹”、藤原佐理的“佐迹”组成书道“三迹”。

藤原十分崇拜王羲之,也经常模仿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确实有王羲之的风韵。

至于京都,跟中国就更亲近了——

茹钰师傅说过,当年去日本京都旅游,突然感觉回到了国内,觉得看懂路边的牌匾基本没有难度——

从794年起,到1868年奠都东京之前,在这八百多年的时间里,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都,也在中日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代,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太多汉文化的痕迹。从城市的角度,京都也是中国文化的级粉丝。连国门的匾额都是中国书法家题写的。

“好像是叫姜立纲。”

“姜立纲?姜立纲是谁?”

又是姜,可惜此姜非彼江。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从茹钰这里。显然师傅对京都国门上的题字印象颇深。茹钰后来找出当时在京都的留影,照片上依稀看出是姜立纲。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