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 时光如雪4盛开的夏荷(第1页)

4、秋山问道图、兰亭集序与一朵盛开的夏荷

(1)

天阔上大学前的过往,对江雪来说,一直是个谜:

认识几年了,还是头一回听他讲述自己的过去,江雪悠然神往,她穷追不舍:

“天阔,你跟梅子这个电话打了多久?”

“可能有9o多分钟吧!”

江雪笑盈盈地在纸上笔走龙蛇。很快出现了远山、竹影……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

轮廓出来了,江雪一笔画干,开始刻画石头的纹理。

“这是《秋山问道图》么?”

天阔知道,这种纹理像皮肤干燥时裂纹的“皴”一样,这个画法在山水画中又叫“皴法”。像一条一条的麻线披在石头上,用比较干的毛笔一条一条的去拖、去勾出来的纹理,表现出圆圆的石头质感。

“是啊,有段时间,我外公把这个秋山问道图的临品一直挂在书房,成天观摩,他说,别的画挂在它身边,相当于瞬间消失……”

当时我很奇怪,就问外公:这么朴素的一幅画,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

外公笑而不答。示意我自己揣摩。后来,我无意中翻看到了外公的《读画笔记》,上面时这样写的:

“巨然有一种非凡的才华,他不是把真山真水画活了,重现了,而是将繁杂的自然景色程序化图案化。这纸上的程序化的山水,远胜过我们看到的真山真水。

因为它出自画家内心,又从手心流淌出来;巨然的作用,就像是一个过滤器,大自然的过滤器——

画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苔点都由他内心生出来,但是有思维,有加工,有分别。它不世俗又不玄怪;山那么高,但人可以亲近;草,树,那么图案化,但是那么鲜活;它不写实又不抽象.......不可思议的‘恰到好处’。

我想它一定来自古人与天地宇宙的融合。而我们生活太物质化机械化,使我们很难到达。”

江雪说得悠然神往,天阔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把真山真水程序化,这种冥冥中的力量,这种古人语天地宇宙的融合,我想,就是道吧!所以名为问道图,但谁问道,谁知道?都不重要:其实都是夫子自道:

因为,道,已经在他手中。”

“可惜这会子他不在身边,不然外公一定要引你为知己啦!”江雪笑道,她意犹未尽,又题了一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天阔低头一看,正是明初高启的《梅花九》之一。末两句是: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他打趣道:“我觉得《风云第一刀》更适合你题这诗:高士固然在,可惜美人没来,来了个路人甲:莫非是梅花盗给盗走了?要是我,就题一句,敢问路何方?”

江雪不理他,在竹字上又加重了一笔,这才笑道:

“寒依疏影萧萧竹——天哥,这梅和竹,本来就很相配哦……”

“可惜竹已萧瑟,靠不住啊。”天阔笑嘻嘻地说:

林和雪才是一家。全诗最动人的其实是这一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可以作为我们四人组的代言:雪、高、林……你,晨枫,高放都有了,可惜就是没有提到我啊。

江雪凑过头来一看,顿时笑了:“是啊——怎么会没有你:这月明自然是在天,不就是天哥你么?”

江雪写完又看了一会儿,忽然有些懊恼地仰头靠在椅背上,叹了口气:

“天哥,我练了很久,还是写不出你那种神韵……”

(2)

差不多有两年了,天阔一直教她中国书法。

作为交换,江雪教他西洋乐器、古典吉他。每次,江雪都觉得天阔的乐器很有进境,自己的书法却停滞不前:

提笔时感觉很好,一下笔就不是那回事。

都说学生需要开窍,老师其实也需要。

话说天阔临摹了无数遍《兰亭集序》后,特别是:永和九年,岁在葵丑——写着写着,蓦然明白了症结所在:

“小雪写几个给我看看——不,就写第一个永字。”

江雪一口气写了28个,四排每排7个。这不是她第一次跟着天阔临摹王羲之了,写起来也算一气呵成。写完江雪把笔一扔,托着腮笑盈盈地瞧着天阔:

“请楚老师点评。”

“挺好的。”停了停,天阔若有所思地说:

“整体上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你这28个永字,都有点紧的感觉(特别是,永字的中心位置紧)……要不要先听一段音乐再写?

难道,你内心深处有什么焦虑或者是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还是性格上与生俱来的影响——因为你的童年过得就很紧:譬如说看的书都是偏严肃的书——”

“有道理。”江雪站起身来,走到窗前。但她瞬间眼神一暗,已经被天阔捕捉到了。很快她又一个转身,笑着冲着天阔说: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