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9页(第1页)

  大会上不过是统一思想而已。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说道:“皇帝啊,我是不是错了,我不过是想太太平平过日子,这不好吗?鞑子也就罢了,毕竟是世仇,但是麓川又是怎么回事?”

  “还让不让人安安分分过日子了。”

  朱祁镇说道:“娘娘,麓川也是世仇。”

  太皇太后有些诧异,说道:“有吗?”

  朱祁镇不得不将麓川的由来全部说了出来,朱祁镇说道:“黔宁王大破任思之父,将麓川分为十几个土司。而今任思而今想重振家业。”

  太皇太后已经到了大殿之中,坐在交椅之上,这才说道:“想起来了,黔宁王定边之战,打得就是他家啊。”

  朱祁镇有些哭笑不得,也不知道太皇太后是真不记得了,还是从来没有将麓川当一回事。

  太皇太后说道:“而今想不打都不行了,下面的人都是什么章程。”

  朱祁镇随即将杨荣与何文渊的奏疏抵上去。

  太皇太后眼睛也有些花了,不耐烦看,让朱祁镇读。

  朱祁镇将两封奏疏都读了。太皇太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皇帝,你是什么意思?”

  朱祁镇说道:“孙儿其实不想打的,毕竟我朝大敌乃是瓦刺,孙儿不同意任何从九边调兵的举动。乃至于京营。但是指望南方的卫所,恐怕不能平麓川。”

  “这是两难。”

  太皇太后说道:“你觉得何文渊说的怎么样?”

  朱祁镇心中暗道:“果然,太皇太后还是喜欢何文渊的办法。”这就是朱祁镇将何文渊的奏疏拿来的原因所在。

  他觉得这一封奏疏要比杨荣的奏疏更合太皇太后的心意。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孙儿也知道何大人的办法似乎好一点,只是不行。”

  第一百一十一章议麓川(二)

  “孙儿细细想过了。”朱祁镇说道:“除非黔宁王复生,否则这个办法就行不通。”

  太皇太后自然也明白朱祁镇说法。

  其实何文渊所言,是正确的废话。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明朝最重屯田,在云南的卫所数量不少,本身就是且屯且战。这一场大败,正是说明了这个办法的破产。

  至于什么原因,只能胜利之后,再细细查。绝不是在大战之前,就追究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任何事情在战争面前都是细枝末节。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很满意。

  今年太皇太后越感受到自己的虚弱,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虽然麓川之事在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

  但是在太皇太后看来,还不如朱祁镇本身重要。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