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3章 琢器(第2页)

常老四微微一愣,接着开怀大笑。

接下来的几天,一条让人无比震惊消息传遍了益州,剑崖山下神剑出世,将那面闻名中土的崖壁崩作废墟。于是,东望村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而村子最东边的铁匠铺子里,却住进了三位年轻的外乡人,其中一位还打起了短工。

沉沉的暮色下,清凉的晚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吹进了铁匠铺,中年铁匠轻轻掩上门,再不慌不忙地点上烛火,然后掀开嘎吱作响的老木箱,从里面取出一本被布条包裹着的旧书。

书本的书页已经泛黄,书面也有些残边缺角,上面有仿若金丝绣成的“琢器”二字。

中年铁匠面色郑重,向着香几上的牌位重重地磕着响头,然后喃喃自语:“剑崖埋殇了几百年,一朝破土虽然锋芒毕露,可终究沦为了别人手里的物件,我常家为了这把剑几代守崖,到底是脱俗,还是守旧,老祖宗,你迂腐啊,”

说到这里,中年铁匠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他站起身轻轻叹了一口气,接着念道:“既已脱俗,何必守矩。”

第二天一早,尚未痊愈的公子哥面前多出了一堆书本。

常老四点上旱烟袋,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说道:“即使是打下手,也要干一行精一行,这就叫打铁还需自身硬,再说了,年轻人技多不压身。”

李浪抽出一本书,随意地翻了几页,一旁的常老四咧嘴笑道:“不要小看了这一行,无论是吹毛立断的名剑,还是凡间耕作的农具,主材都离不开稀金,秘银,铉铜和曜铁四种,但你想过没有,差别为什么会如此之大。”

李浪不解地摇了摇头。

常老四在缭绕的烟雾中留下了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有了这些书,接下来就是学,偏偏李公子的时间很宝贵,三年要入涌泉,这才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边,只是,李浪看到那本《琢器》后,玩票的想法开始出现动摇。

“至涌泉,取凡火之精蕴于气海,以神识润养……化丹,结先天火,方窥丹器之道……”

常家的先祖花了数十年的心血所着的《琢器》,堪称铸器一道的瑰宝,更重要的是,他对控火的研究已经是登堂入室。

捧着书本的李浪心潮澎湃,十年困局都是因为自己神渊中的那团火,是人制于物,还是物制于人,来自落城的小侯爷总算看到了一缕曙光,多出了一条路可以选择。

于是,大周永历二十三年的春天,大器晚成的李公子,除了每天的人神斗剑以外,还在东望的常家铁铺里做起了学徒。

万事开头难,铸器的主材只有四种,但辅材却有上千种,每一种材料的特性都不同,硬度、熔点、展性,不同材料怎么结合,火候怎么控制,结合后的变化是什么……

就在李浪孜孜不倦死记硬背的同时,大周的西凉关外,漫天黄沙的大漠上,驼背的老头和脱俗的道姑终于相遇。

年轻的道姑满脸黄沙,她睁开已经疲惫的双眼,向着对面的老头清冷问道:“六千里的云追月,就为了一把折去的剑尖?”

老槐露出门牙,呵呵笑道:“道门的弟子什么时候也变得婆婆妈妈了,你托人示剑引我入瓮,难道为了跟我这个糟老头子讲讲道理?”

小道姑转着手里的半截剑尖,眉头微挑道:“那就谈谈生意,这截剑归你,净离火归我。”

老槐晃了晃脑袋,不以为然地说道:“剑是离山的剑,本来就应该归我,至于净离火……只要我离山的弟子性命无忧,那火任你处置。”

道姑恼怒问道:“不破神渊,如何取火?”

老槐摊了摊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

年轻的道姑反而不再生气,而是盈盈笑道:“无论是斗禅,还是这六天以来日行千里的逐剑,结果都是我们输了,但我跟那个小和尚不一样,他选择退走,而我不会,所以,你能护他多久……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出剑。”

老槐低下头,没有说话。

小道姑继续说道:“如果一剑不行,我还会出第二剑。”

="d21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nR3VJstdmb11ys1nnR3nqZVmxn2RoVuhomVJooth5R1b3Ztha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no1edks4VFRRhavs2RiVFy4netqjZ4sy9vyt14a1hiRjZ6net3IigmtyzmjI3oteymyk=";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