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1页(第2页)

  这年正月,今上命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做本届贡举的主考官。近年来,太学士子爱写险怪奇涩的文章,引来学者效仿,乃至在国中成一时风尚,号为&1dquo;太学体”。据说欧阳修很厌恶这种文风,决意痛加裁抑,批阅试卷时,若见&1dquo;太学体”,一概弃黜。所以,礼部贡院省试结果一出,举世皆惊,之前时人推誉者皆不在中选之列。而今廷试已毕,考官选取的进士名单已上呈皇帝,最后结果明日将在宫中唱名宣布,欧阳修已解除锁院状态,现在应是刚散朝回来,那些落第举子可能算好了时间,故意候在这里刁难他。

  &1dquo;怀吉,”公主吩咐我,&1dquo;你去看看。”

  我答应,即刻策马赶去。

  此时欧阳修已被举子重重围住,虽有几名随从及街卒逻吏护卫,无奈闹事的举子人数众多,都竭力上前想靠近他。随从卫卒只能环聚于他所骑朝马周围,尽量不让举子碰触到他。

  举子有的怒冲冠,有的目意轻蔑,有的含笑嘲讽,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得热闹:

  &1dquo;太学体既无骈文刻板堆砌之感,又不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遣词用句皆有意,足可体现士子才思,有何不妥?如此文风,举世推崇,却为何独不容于内翰?”

  &1dquo;贡举是为天子选可用之才士,不是任你欧阳内翰挑门生,你岂可因一人好恶而弃黜世人公认的太学才俊?”

  &1dquo;听说,欧阳内翰在锁院期间常与其余几位考官王珪、梅挚、韩绛、范镇吟诗作乐,再加上小试官梅尧臣,唱和之下作的诗都够出一本集子了。如此耽于酬唱,我们的试卷可又稍加考校,仔细看了么?”

  &1dquo;据说几位考官酬唱之时佳句频出呀。欧阳内翰你曾形容考场情景&1squo;无哗战士衔枚勇,下春蚕食叶声’,而梅圣俞如此描述贡院景象:&1squo;万蚁战时春日暖,五星明处夜堂深。’啧啧,你们以五星自比,而以我辈为蚕蚁,足可见试官谦德!”

  &he11ip;&he11ip;

  此类话语此起彼伏,而欧阳修始终保持缄默,勒马而立,并不回应。

  少顷,又有一人开始质疑他的学问:&1dquo;礼部试中,内翰你出的题目是&1squo;通其变而使民不倦’,这倒奇了,我怎么记得,《易传》里这句话原文是&1squo;通其变使民不倦’呢?”

  此言甫出,便有人接话:&1dquo;这何足为奇,如今谁不知道,&1squo;试官偏爱外生而’呀!哈哈&he11ip;&he11ip;”

  周遭举子闻之皆笑,欧阳修神态尚算镇定,但面色也不禁微微一变。

  欧阳修确实喜欢在文中用&1dquo;而”字。他曾应人所托,作了一篇《相州画锦堂记》,其中有一句是:&1dquo;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写罢寄出,其后推敲之下又觉不妥,便派人快马将追回原稿,修改后再送上。来人阅了改稿,现他只是将以上那句改为了&1dquo;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当然,此刻举子提这个并非意在讨论他在文字上的偏好,而只是借&1dquo;外生而”的谐音,暗示他私通外甥女的传言。

  这一语立即把举子的兴引到了他闺闱事上,有人笑问张氏近况,有人开始吟唱那《望江南》,然后,欧阳修正前方一位褐衣士人拔高声音,唱起了一阕《醉蓬莱》:&1dquo;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栏边,恼不教伊过。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裙,偷回眼波,佯行佯坐。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鬓,被娘猜破&he11ip;&he11ip;”

  这词语意丑秽,描写男女偷情之事,而那褐衣人一壁唱着,一壁引臂翘手,作女儿娇羞推脱状,越引得众人谑笑。而唱到后面,有好几人扬声相和,看来这词并非此时作,应是传唱了一段时日的。

  &1dquo;这词也是欧阳内翰填的?”围观者中有人问。

  褐衣人停下来,笑道:&1dquo;若非&1squo;天赋与轻狂’,谁能解词中境界,长是为花忙?”

  &1dquo;天赋与轻狂”与&1dquo;长是为花忙”是欧阳修另一阕《望江南》中的词句。听这人言下之意,竟是指适才唱的那艳词也出自欧阳修之手。

  欧阳修两眉微蹙,但一时也未出言驳斥。众人笑声益炽,我正思量着如何为欧阳内翰解围,却有一青衫士人先站了出来。

  此人二十上下,身材颀长,眉疏目朗,面容清瘦。唇角向右微挑,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他走到褐衣人身边,问道:&1dquo;下可是铅山刘几?”

  铅山刘几,这名字我也曾听过,在礼部省试之前,他作为擅长太学体的优异生徒,被视为状元热门人选,而考试之后,世人如此惊讶,有一半也是因为看到他的落榜。

  褐衣人也不掩饰,扬了扬下颌,傲然笑道:&1dquo;正是区区。”

  &1dquo;失敬失敬。”那青衫士人含笑施礼,缓缓又道:&1dquo;刘兄这一阕《醉蓬莱》词意旖旎,柔媚婉转,堪称花间佳作,足以流芳后世,又何必将此词归于欧阳内翰名下,令他人掠美呢?”

  刘几颇为疑惑地上下打量他,正欲作答,却又被那人出言止住:&1dquo;此词在下看来,已臻完美,但刘兄一向谦逊,这几日仍反复推敲,多次问人意见,不巧问及我同年好友,这位同年又拿来问我,我拜读之下大为叹服,珠玉在前,自不敢再妄改一字&he11ip;&he11ip;”

  刘几闻言倒没反驳,只是冷笑而已,想必这《醉蓬莱》如那士人所指,是出自刘几下,故意令人误会是欧阳修写自己情事的。

  见刘几无语,那士人又悠悠走至适才质疑欧阳修写错试题的人跟前,道:&1dquo;贡举试题,虽每句皆须有出处,但并非每次都要按原文列出,一字不差。在&1squo;通其变使民不倦’中加个&1dquo;而”字,意义未改,但诵读之下语气更为舒缓,抑扬顿挫,更能体现诗赋音律之美,有何不可?”

  略等一瞬,不闻听者分辨,他又转视周围士人,朗声道:&1dquo;昔西昆鼻祖李义山诗文誉满天下,一日拜谒白乐天,谈论文体诗风,颇有自矜之色。其间问及白乐天奇思妙喻从何而来,乐天答道:&1squo;某作诗为文不求奇思,惟望其辞质而径——质朴通俗,浅显易懂,令人一目了然;其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让闻者深诫;其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使采之者传信;其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义山闻之,惭愧而退。而如今,自五代以来,文教衰落,风俗靡靡。圣上慨然叹息,欲澄清弊端源头,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为此晓谕天下,而士人不深明天子之心,用意过当,每每雕琢语句,为文奇涩,读或不能成句。连通顺直切尚不能做到,更遑论其他?西昆余风未殄,太学弊复作。欧阳内翰亲执文柄,决意一改考场弊端,必得天下之奇士以供天子擢用,此乃恭承王命,顺应帝意之举,又何罪之有?”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