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7章 祓殡致襚(第2页)

这些东东都要放在死人身上,如珠玉要含在口中,衣物要穿在身上等。

鲁襄公被要求向去世的楚康王致襚,这当然也是情理中的事,但不情理的是楚国人要求鲁襄公亲自致襚!

讲白了,就是楚康王尸体装入棺材即大殓后,鲁襄公得替已经躺在棺材中的楚康王换上衣服,这也叫小殓。

当然,这个小殓的仪式也并非真的是将死者原有的衣服给脱去,再换上新衣。

这种纯礼仪式的小殓,是指将衣服放在灵柩某处特定的位置。

楚国人认为,这项本由至亲才有资格去做的工作,就交给你鲁侯,说明咱楚国将你鲁国当成兄弟。

而且,只是将准备好的衣物往灵柩一放而已,轻松得很。

但楚国人所不知道的,是鲁国作为全世界最讲周礼的诸侯国,对这里面的礼仪掌握得太通透了。

楚国人认为是一桩给你鲁侯面子的事,而鲁国人认为这是让主公自降身份的事!

如果楚国人只是提出请鲁国人致襚的要求,鲁襄公派出代表完成这一套致襚的动作,这是合情合礼的。

但楚国人居然要求鲁襄公亲自致襚,这只有天子驾崩才可以让一国诸侯做的事。

也就是说,这是楚国人故意把鲁襄公当成楚国的一个臣子来使唤。

大家都是诸侯,论级别鲁襄公是侯爵,你楚国国君一介子爵,哪有侯爵向子爵亲自致襚的道理?

鲁襄公可能无所谓,因为整个鲁国早已经不是他的鲁国,鲁国怎么样不关他的事,或者说自己这位鲁国国君是不是丢脸也无所谓。

但执政上卿叔孙豹的脸顿时就绿了。

不过,很快精通礼仪的叔孙豹又把脸转回正常颜色。

叔孙豹就悄悄对鲁襄公道:“主公,看来楚国佬不大懂丧礼,主公何不先祓殡,然后再致襚,这就没有问题了。”

叔孙豹说的所谓祓殡,就是扫除不祥的祭祀。

原来,通常情况下,国君参加臣子的葬礼,为了避免死者将不祥传染到自己身上,就在参加前搞一个扫除不祥的动作,这叫祓殡。

祓殡完成后再参加吊唁。

现在叔孙豹出主意让鲁襄公先搞一次祓殡,意味着鲁襄公是将楚康王当成臣子,参加的是臣子的丧礼。

然后,再致襚,让鲁襄公当一回楚康王的臣子。

这就成了这鲁楚两个诸侯之间,互相当了一回老大,一来一回,就算拉平了。

于是,让楚国人看不懂的一场祓殡仪式在鲁国人的操持下举行了,具体就是安排了一个巫师,使用桃棒和苕帚在鲁襄公身边转了几圈。

完成后,鲁襄公再亲自为楚康王致襚。

直到鲁襄公后来回国后,楚国有人非得将鲁襄公这一套动作给弄明白,就向有关专家请教,这才明白是这么一回事。

有关专家,就是当时在楚国的列国诸侯除了鲁襄公外,还有陈国、郑国、许国等国的国君,以及这些诸侯国的卿大夫。

随便一打听,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楚国人笑了,这些中原诸侯,真的很好笑。

当然,楚国人虽然有些被鲁国耍了的小郁闷,但对鲁国确实非常佩服。

这样把礼仪这一套整得如此明白的,估计也就鲁国了吧。

鲁襄公一行人总算没把鲁国的面子丢在楚国,尤其是郑国、陈国、许国的国君和卿大夫们反而都认为鲁国人有大智慧,解决了一个大麻烦,鲁国的国家形象一下就提高了不少。

但此时列国诸侯们还不能回国,既来之则安之,楚康王的丧礼,虽然已完成了小殓,但还没下葬,楚国国丧事还没有办完。

下葬,是依诸侯五月而葬的葬礼规定,停尸五天后,还得停棺五个月。

直到第二年,即公元前544年4月,楚康王才下葬。

楚康王下葬,去年冬季来楚国朝见的列国诸侯们总算可以完成朝见楚国新君的使命。

朝见完毕,大家就告别楚国,并互相告别,接下来就是一个个打道回国。

只是,鲁襄公和叔孙豹等人在朝见楚王时,感到有些怪怪的,但不能说出口。

只有郑国大夫子羽心直口快,将大家本来只能瘜在心中的疑虑给说了出来:

“楚国看来要乱了,国君太弱,令尹公子围很强势,大家还是早点作好准备吧。”

是的,楚康王去世后,楚国大权就被令尹公子围给把持了。

但这是楚国的事,大家也关心不过来。

快点回家吧,都半年了。

郁闷的是,在楚国呆了将近半年,鲁国国内出事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