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6页(第2页)

  当朱祁镇到了慈宁宫之中,太皇太后早就等着他了。

  朱祁镇向太皇太后行礼之后,就立即让人安排,将这炉子放在慈宁宫里间。

  太皇太后见状,说道:“这是做什么?”

  朱祁镇说道:“奶奶,这是孙儿的一片孝心。在宫中生火不便,即便是小厨房距离奶奶的住处,也是有段距离的。”

  “即便热汤到了奶奶这里,也都凉了,但是有了这个炉子就不一样了。”

  皇宫之中,防火是要事之中的要事,大明前期皇宫频频失火,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三大殿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对火的管控非常之严苛。

  只能让御膳房做饭,但是御膳房做饭送到宫中,都冷了。故而各宫中才有小厨房。但是并非谁都能建小厨房的。

  寻常嫔妃其实没有这个待遇。

  即便有小厨房,为了防火,距离正寝也是有些距离的。

  第四十六章石炭(四)

  如此一来,很多时间,就有很多不便。

  当然了,太皇太后已经是天下之间,最尊贵的人了,什么样的享受,都能享受。这种不便更多是下人们的不便。

  如果是一般人,或许不明白这些方便之处。

  而太皇太后却非寻常老妇人,可以说是深知民间疾苦。

  太皇太后看了看,说道:“不错。只是我天家不缺这一点物件,如果你是用这个说服,那就差了。”

  朱祁镇爷赔笑道:“那是当然了。朕看重的是两点。一个省事,二来就是能天下百姓少伐树木。”

  随即朱祁镇将这个炉子一五一十的解释开来。

  一天几个煤球,与做起饭来,一两天就一担柴来,自然是省事了不知道多少。

  至于天下百姓少伐树木,也很简单。

  如果身处江南,这一件事情可以放一放,但是身处北京城,有些事情不得不考虑,真以为只有现代的北京有沙尘暴吗?

  太皇太后问道:“你这东西,百姓是用不起的。且不说煤球,单单这炉子,要多少钱?”

  朱祁镇说道:“宫中工匠,很多老毛病是去不掉,孩儿也没有办法。不过在孩儿想来,这炉子其实可以用泥糊成的,如此想来,是一文钱也不用的。”

  古代很多农民,都是多面手。他既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木匠,也是一个泥瓦匠。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料理了。而女人也会自己织布,做衣服。

  很多百姓手中钱很少,他们除却卖极少量的盐巴,农具,交税之外,也很少用到钱,这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