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页(第2页)

  “臣愿意回内,说服内诸位。”

  杨荣话说到这里,就不言了。

  朱祁镇立即明白,这些人联手,废立都够了,不要说区区遗诏了。

  连司礼监太监权力大的时候,都敢说:“要圣旨,咱家给你写一张。”如此太皇太后默许,辅臣五大臣点头,皇帝肯,这遗诏不是说有就有的吗?

  朱祁镇对杨荣的观感大为改变。

  一直拘泥于成见,以为三杨乃是文臣之,定然是如同方孝孺等迂腐之辈,想与他们说通,变更祖制,定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而今看来,满不是那回事。

  杨荣的权变之道,让朱祁镇大大吃惊。

  他不知道杨荣这一件事情,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当初宣宗皇帝刚刚登基,汉王叛乱,杨荣就是力主亲征中的一员,在平定汉王回京的路上,杨荣又力主宣宗皇帝,将赵王也一并料理了以绝后患。最后还是杨士奇为赵王说话了,说太宗仅有三子,陛下唯一叔。

  言外之意,总不能将太宗皇帝的子嗣全部杀了吧。

  如此才保全了赵王。

  至于废后之事,更是宣宗皇帝得了杨荣的建议,才顺利进行的。

  明代理学真正兴起,成为主导,也就是在洪宣之际,也就是而今这个时候,但是三杨真的说,他们其实洪武末,永乐初出头的,有的还有在建文朝的经历。

  他们的思维已经定型了,虽然口中说得是理学那一套,但是真正行事的时候,却没有一丝迂腐之气。真要将他们当成儒臣来看,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朱祁镇不过稍稍一愣,立即回过神来,说道:“如此,这件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杨荣欣然领命。

  杨荣回到内之后,先与杨士奇商议。

  虽然杨荣屡屡与杨士奇相争,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却是明白的。这件事情,如果想要办成,必定要杨士奇点头不可。

  更何况是朱祁镇登基交代给他办的第一件事情,杨荣自然要竭力办好。

  与杨士奇之间的些许恩怨,就算不得什么了。

  杨士奇自然不会在这一件事情上做梗,一来不想违背朱祁镇的想法,二来这一件事情,也算是一件好事。

  甚至杨士奇在这道遗诏之上加了不少东西,比如放出宫人。

  明代的宫廷制度,在太祖时期,多用四十岁以上的女官,这些女官年老色衰。自然不会出什么事情。

  那时候太监的权力真的不大,宫中权力多在女官手中。宫女的待遇还不错。到了年龄还有放回家的可能。

  但是越往后来,宫禁就越森严。

  一至于朝廷一选秀女,民间都开始出现男人荒,百姓宁肯匆忙将女儿给嫁了,因为一入宫廷,这一辈子,难有再见爹娘的时候。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