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3页(第1页)

  张忠从怀中掏出一封奏疏,双手递给王振,王振又转给朱祁镇。

  朱祁镇打开一看,却见是与麓川毫无关系的三个字:“封建论。”

  朱祁镇抬头看了一眼张忠,随即将这封建论细细看了一遍。

  这一篇文章,并非对麓川而言。而是对大明政治战略生态而言的。

  他先从儒家理论,乃是太祖分封之策,说明了,郡县与封建,不过是国家治理的两种手段,并非郡县就是极对,而封建就是不好的。

  必须因地制宜。

  朱祁镇仅仅看这个开头,心中就有些佩服,这简直是抬着太祖皇帝压人。

  不管太祖皇帝分封诸王,到底是对是错,但是在大明朝,祖制,太祖皇帝就是政治正确。所以满朝文武见这些文字,恐怕心中有无数话,要说,却只能在肚子里骂曹尼玛。

  接下来的文字,却是说,列朝列代经营西域之失。并分析,为什么西域屡得屡失。西南叛伏不定。原因在距离中央太远。

  所以,他指出在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异族比较多的地方,郡县不如分封。

  特别将弃安南这个重大失误拿出来说事。

  再然后就是对大明从历来边事一一拿出来比较,对永乐年间大举征伐,而仁宗宣宗却从草原,海上撤退。

  随即瓦刺,麓川,鞑靼并起,骚扰国内,让朝廷疲于兵事。这一现实情况,以及天下二十二万,乃至各级宗藩俸禄,乃至于将来可能有的宗藩数量,计算出,朝廷禄米有限,而天下宗藩无限,以有限奉无限,是决计不可能支持的事情。

  而且特别指出了,西南各地的土司,在各地领地之中,就与藩王并没有什么区别了。而太祖太宗的子孙,却好不如西南蛮夷可靠吗?

  所以提出最后的封建之策。

  就是在朝廷鞭长莫及,不能安堵的地方,设立藩王以治。

  并设计了藩王体制。

  这些藩王更像是汉代的诸侯王。藩王之内设国相,又中央大臣担任,其余各级官员都由藩王任命。

  而且藩王也对中央承担贡赋。

  不过,张忠所言的大前提,这些藩王也决计不会有多少钱,因为这很明显了,这些能分封藩王的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

  真正好地方,朝廷早就是郡县之了。

  最后张忠勾画出朝廷今后的版图,朝廷周围都有诸国守卫,外夷想要攻入朝廷,必须先攻破诸国。

  诸国的兵力只能防守,而朝廷兵力却能随时越过诸国反攻,如果大破敌人,也可以将诸国外迁。将已经变为内地的地方,郡县之。

  朱祁镇看完之后,说道:“好一篇大文章,张卿乃是为朝廷,规划国策。”

  张忠咳嗽一声,说道:“这都是陛下英明,臣不过主而已。”

  朱祁镇也明白,这上面很多的东西,都是朱祁镇与张忠商议的时候说过,比如藩王数量的问题,朱祁镇就对张忠说过。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