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84第184章 小家(第1页)

前任夫君是镇国大将军,现任夫君是保和殿大学士,皆是官拜一品,人中龙凤。

当初谁不羡6锦惜命好?

而今提及却都是面面相觑,个个傻眼。

怎么办?

前夫没死,那这6氏可就不算寡妇,也不该更不能改嫁给顾觉非。更别说薛况现在还活着回来了!

这简直是平时戏文里都不敢写的事儿啊!

薛况得知此事之后是什么心情?

娶了薛况妻的顾觉非是什么心情?

改嫁了顾觉非又得知亡夫死而复生的6锦惜,又是什么心情?

不敢想。

也想不到。

这种事上百年也未必能碰得到一次,更别说涉及其中的人物都是跺跺脚就能令整个朝堂颤抖的大人物!

那么,6氏到底该算是谁的妻子呢?

百姓们一旦过了最初为薛况再次凯旋而归而兴奋的劲儿之后,注意力便无法自控地朝着这种从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事上转去。

一时间满城风雨。

各种各样的谣言层出不穷。

有人说大将军回府之后黯然神伤,也有人说顾觉非离宫之时满面沉怒,还有人说6锦惜在太师府里坐立难安、以泪洗面……

当然似乎也有浑水摸鱼的。

比如薛况在匈奴这十年是怎么过的,那兰渠公主又凭什么相信他一个身份不干净的汉人,暗暗猜测这两人之间有一场风月情事。

只是薛况毕竟荣光满身,又是于国立下了新一轮大功的英雄,这所谓的“风月情事”也不敢瞎编得太过分。所以只大致地局限于那匈奴兰渠公主痴恋薛大将军,但将军一心为国,丹心不改,虽有美人在侧亦不动绮念,在老单于去世后最关键的几天里依旧选择了站在大夏这边……

当然,市井中也是有聪明人在的。

几乎是在这种种流言席卷的当天,就有人敏锐地现了这一系列的事件与说辞中潜藏的巨大疑点:

第一,薛况潜伏匈奴十年,前面的六年两国关系封冻,可接下来就议和了,最近这三四年更是通边贸、开互市,关系好得不行。薛况为什么就不能暗中知会朝廷,要自己单打独斗而不让旁人知晓?

第二,京城钟鼓楼虽为报时所设,可夜半鸣钟乃是危急之时的示警,有唤醒城防召集重兵之效。薛况携匈奴归顺本是好事一件,钟楼缘何击钟长鸣?

第三,从匈奴至京城,横越关山千里,需要叩关无数。即便薛况星夜兼程,沿路中又怎会没有半点风声传出?纵使他乃昔日战神,可毕竟十年未归,又是死而复生,通关不该如此容易,悄无声息!

只是如今薛况初归,又正逢初一,朝中各部已封了印,不处理任何公务,也不开朝会,事情具体如何还不敢妄下定论。

所以这些传言,也只是在私底下小范围地传播。

还没有几个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种时候站出来指着薛况的鼻子质疑。

大部分人,依旧沉浸在市井里最普通的传言中。

战神薛况的归来,点燃了他们最大的热情。

但在京城各大权贵的府邸,所引起的反应,可就截然不同了。

坐落在内城的长公主府,一如既往地奢华富丽,在这过年的好日子里装点得一派喜庆。

只是永宁长公主坐在屋里,已是满面的恍惚。

面若傅粉的年轻男宠伏在她脚边,轻轻地为她捶腿,试图吸引她的注意:“长公主,外头都正高兴呢。您这是怎么了?”

桉上的紫金瑞兽香炉里焚着昂贵的沉水香,可却无法让她此刻的内心平静下来哪怕半分。

她的驸马是薛况的二叔薛还。

此刻浮现在她脑海中的,只有当年先帝还在世时无意对她提起的那一句话,还有十余年前她转述给了萧彻的那句话。

薛况回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