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章 墨子七患(第1页)

1.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1],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2],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3],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爱佼[4],君修法讨臣[5],臣慑而不敢拂[6],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7],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8],大臣不足以事之[9],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1o],七患也。以七患居国[11],必无社稷[12];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13]。

注释

[1]沟池隍池,护城河。[2]边国边邑,九州之外。国与邑,名可互称。析言之则国大邑小。[3]先尽民力无用之功即“先尽民力于无用之功”,省介词“于”。下文“民力尽于无用”,可证。这句是说,先自将民力耗尽于无用之举。[4]仕者持禄以下两句是说,为官者唯图守禄,游谈者徒爱交友,皆只为自己打算而不顾国家利益。持禄,守住俸禄。持,保,守。禄,俸禄。佼,通交。交,交友。[5]讨诛讨,责罪。[6]臣慑而不敢拂是说臣子恐惧而又不敢违逆。慑,慑服,恐惧。拂,悖逆。[7]强通“强”。[8]畜种菽粟是说蓄积种植豆与谷。畜,即《杂守》中“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之“畜”,又作“蓄”。积,聚。菽,豆。粟,谷食,此处泛指粮食。[9]事通“使”。古文“事”“使”一字。使,使役。[1o]威通“畏”。“威”“畏”古字并通。[11]居国积蓄于国。居,积。《大戴礼记·虞戴德》“居大则治。”王聘珍解诂“居,蓄也,积也。”[12]社稷土神与谷神,也作国家的代称。社,土神。稷,谷神。[13]七患之所当以下两句是说,遭逢七患,国必罹殃。当,值,遭。

原边注

本章指出治理国家可能遇到的七种祸患。

“先尽民力无用之功”与“民力尽于无用”,同为第三患而其意有重,第六患的“所信者不忠”与第七患的“大臣不足以使之”、第三患的“赏赐无能之人”与第七患的“赏赐不能喜”意亦有重。盖墨门弟子所记不同而后辑为一帙,致有驳杂现象出现。

2.凡五谷者[1],民之所仰也[2],君之所以为养也[3]。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4]。故食不可不务也[5],地不可不力也[6],用不可不节也[7]。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8];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9],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1o],五谷不收谓之饥。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11]。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三(五)[12],大夫彻县[13],士不入学[14],君朝之衣不革制[15],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16],彻骖騑[17],涂不芸[18],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19]。

注释

[1]五谷(谷)指黍、稷、麻、麦、菽,或指稻、黍、稷、麦、菽。此处泛指粮食。[2]仰恃,望,仰赖。[3]养供养,奉养。[4]事通“使”。[5]务趋,专力。[6]力用力,勤勉。[7]节节约,节俭。[8]五味尽御于主是说诸般美味都能进献给君主享用。五味,酸、咸、辛、苦、甘,此处泛指诸般美味。御,进,进献。[9]馑(jǐn)谷(谷)蔬不熟。古时,谷不熟曰饥,蔬不熟曰馑。而馑又通指谷蔬不熟。[1o]馈通“匮”。匮,空乏。[11]禀食亦称稍食,赐谷,供给。[12]彻鼎食五分之三“三”原作“五”。从孙诒让校改。这句是说,人君撤去食物三鼎,唯食两鼎。彻(彻),通“撤”。下文“彻县”“彻”字同。鼎食,食物盛之于鼎。[13]彻县即撤悬,指撤去乐器钟磬之属。县,通悬。悬,悬挂,此处指悬挂于架木上的钟磬。[14]学学宫,学校。[15]君朝之衣不革制是说天子、诸侯入朝礼服(天子皮弁服,诸侯冠弁服)不更制作。革,更,改。[16]雍通“饔”。饔,熟食。[17]骖騑(netfēi)驷马之车在旁的二马。古人车驾四马,夹辕二马,谓之服。其外二马,谓之骖。騑,义同“骖”。[18]涂不芸道路不除草(不修治)。芸,即《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之”之“芸”,通“耘”。耘,除草。[19]此告不足之至也是说凡此都是告知官吏百姓,国家谷物匮乏已达极点。

原边注

此章论述五谷关系国计民生,如逢凶饥之岁,朝野上下皆须节省用度,以过难关。

3.今有负其子而汲者[1],队其子于井中[2],其母必从而道之[3]。今岁凶、民饥、道饿,此疚重于队其子[4],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5]。夫民何常此之有[6]?为者寡(疾)[7],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8],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9],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1o],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11]。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12]。

注释

[1]负背,背负。汲,汲水,取水于井。[2]队(队)即“坠”。队、坠古今字。“坠”,堕,坠落。下文“此疚重于队其子”,“队”字同。[3]其母必从而道之是说他的母亲必定设法引导他,从而将他救出。道,通“导”。导,引导。[4]此疚重于队其子原作“重其子此疚于队”。从王引之校改。这句是说,这些苦难(岁凶、民饥、道饿)重于汲母坠子于井的伤痛。疚,病,伤,痛苦。[5]吝吝啬,贪吝。[6]何常此之有是说为什么常常会有这类情况呢?此之有,即“有此”,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又加代词“之”加以复指的用例。[7]为者寡原作“为者疾”。从俞樾校改。6稳本、唐尧臣本正作“为者寡”。《贵义》“食者众而耕者寡”,与此处“为者寡,食者众”义同。[8]财不足则反之时是说财用匮乏则应反思农作是否违天时(以致不得足收)。时,天时,时节,得时。[9]本指农事,农桑。古时经济运转恒以农桑为本,而工商为末。[1o]力时急是说专力把握农时而抓紧劳作。[11]此其离凶饿甚矣是说这表示他们遭受凶荒饥饿十分严重。离,罹,遭。下文“故国离寇敌则伤”,“离”字同。[12]其生财密以下两句是说,因为他们开辟财源很密集,而消费又很节俭。

原边注

本章论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之理,强调必须固本节用,方可抵御旱水灾害,避免冻饿祸患。

“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两句,道出墨家“节用”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而非只是注重俭用之一偏。

4.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1]。库无备兵[2],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3]。是若庆忌无去之心,不能轻出[4]。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5];纣无待武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6],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7],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故曰以其极赏以赐无功[8],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9],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1o],死又厚为棺椁[11],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故民苦于外,府库单于内[12],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故国离寇敌则伤[13],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注释

[1]不可以待凶饥是说不能备御凶荒饥饿。待,备,御,应对。[2]兵兵械,武器。[3]卒通“猝”。卒、猝古今字。猝,仓猝(促)。[4]是若庆忌无去之心以下两句是说,这正像吴王僚之子庆忌没有去除杀手要离的心志,不能轻易离开吴国而至卫国(终至为要离所杀)。庆忌,吴王僚之子,以勇闻。公子光使专诸刺杀王僚,庆忌侍卫。公子光忧之,乃使刺客要离将其杀死。去,除,去除。[5]放放逐,流放。[6]百里指方圆仅有百里的小国。[7]爪爪牙,利器。[8]极赏至重的赏赐。极,至,尽。[9]奇怪指奇珍异宝。[1o]观乐指乐舞游乐场所。[11]椁或作椁,外棺。古人厚葬时,定例为内棺而外椁。[12]单通“殚”。殚,竭,尽。[13]故国离寇敌则伤是说国家一旦遭受敌寇入侵,必然造成巨大伤痛。

原边注

本章论述“国”之“备”,即所谓“仓备粟”“库备兵”和“城郭备全”,而“仓备粟”尤为重要。

点评

此篇先论列国之“七患”,强调“民无食则不可使”,国君必须“力时急”“自养俭”,方可使“民不冻饿”,寓“节用”主张于其中。其次提出防患措施,即“仓备粟”“库备兵”“城郭备全”和“心备虑”,并举桀、纣“无备”而失国之例,从反面凸显“备”之不可轻忽。

墨子“国备”的战略思想与孔子“足食足兵”(见《论语·颜渊》)主张有共通之处。但他辟篇专论,又寓“节用”理念于其中,更能服人,后人对“国备”与“节用”高度认同。此外,此篇多见排比句式,颇有气势,说理透辟。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侠影美颜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