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6页(第1页)

  课吏职———对官吏职责高标准严要求;

  信赏罚———赏罚严明奖勤罚懒;

  一号令———统一思想统一号令统一行动;

  以及裁汰冗员、整顿驿站管理、节俭开支、整饬边防与军队、实行一条鞭法、乃至清

  丈土地等,无一不可以作如是观。

  张居正著名的《陈六事疏》,被认为是&1dquo;系统地提出了改革政治的主张”。实际上,仔细

  推究起来,这所谓的&1dquo;六大改革纲领”———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

  饬武备,实在没有一件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倒真实地反映出了张居正试图强力恢

  复祖宗旧制的努力。

  即便如此,仔细检视当日之情形,应该说,张居正的这种努力,进行得艰苦卓绝,其

  程度还真的不亚于一场真正的改革。

  原因是,此时,大明帝国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漫长岁月,就像我们在以前的描述中所

  不断看到的那样,当年太祖创立的制度,如今大多演变得面目全非。而困扰中华帝国近两

  千年的制度弊端,也在此时一一出现,其交织缠绵的结果,令种种弊害更加积重难返。譬

  如,豪强富户,&1dquo;多依势恃强,视佃民为弱肉”,表明一轮的弱肉强食早已展开。而土地

  兼并也已经具有了浓厚的大明帝国特色———&1dquo;有地无立锥而籍田逾顷亩者,有田连阡陌而

  版籍无担石者”。意思是,有的百姓穷得无立锥之地,却在官府的赋税名册上记载着百亩以

  上的纳税额度;而土地极多的大地主,反而在官府没有记载,也就是说不需要纳税。于是,

  许多农民&1dquo;抛荒田产,避移四方”。

  在我国历史上,一般说来,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便大体上意味着社会动荡不安,官吏

  渎职自肥,而国家财政状况则窘迫日深。

  这种病态的情形,在张居正执政之初的各种文字中反映极多———&1dquo;生民之骨血已罄,

  国用之广出无径,臣等日夜忧惶,计无所出。”张居正的忧虑十分真实,民脂民膏已经被榨

  干了,若没有更好的办法,则&1dquo;元末之事可为殷鉴”,元朝覆灭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那么,怎么办?张居正认为:&1dquo;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弭天

  下之患”。显然,张居正是以这种&1dquo;磊落奇伟之士”来自我期许的。

  平心而论,在获取权力的过程中,张居正的作为远非无可挑剔。但若在一个更大的时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