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章 文攻武略(第1页)

陈朝有个很出名的博士,叫潘徽,此人精通“三礼”。

所谓“三礼”,是指《仪礼》、《周礼》、《礼记》三大儒家经典。昔人谓《周礼》、《仪礼》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

之前隋陈通好的时候,隋朝往陈朝派使者,每次都派有学问之人,以彰显大国风范。

相应地,陈朝也选高人接待,绝不示弱。

有一次,隋朝派去了一名礼学家,陈朝便派出潘徽接待。

两人一交谈,潘徽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将隋朝派过去的理学家说得理屈词穷昂,心服口服,从此,潘徽的名声便传到了隋朝,就算杨安也久仰大名。

只可惜杨安现在没空去见潘徽,拉拢儒家知识分子的重担交给了太子。

太子降尊纡贵,亲自上门拜访潘徽,两人一番探讨后,成功将潘徽罗致在自己的幕府之中。

随后,太子让潘徽领衔休《江都集礼》,担任主编。

潘徽当主编后,很快拉拢了许多江南着名的文人,共同执笔修《江都集礼》,以及编纂整理其它书籍。

就这样,太子以潘徽为榜样,成功拉拢一批江南儒生过来,为他服务。

儒学是江南旧陈的社会基本根基,太子把儒生笼络住了,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

太子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拉拢佛教高僧。

江南佛教达,当年梁朝的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同泰寺当寺奴,后来的陈后主也热衷此道。

连皇帝都如此信奉佛教,江南百姓更是佛教徒遍地都是。

既然太子要收服人心,自然要借助佛教的影响力。

很快,太子就找到一位着名的佛教领袖,智顗(以读音,安静,庄重谨慎之意)大师;

此人连陈后主都非常敬重,曾经把他接到宫里去,行三拜之礼,请他讲经说法。

太子派人去请智顗大师,自称弟子杨勇,请大师到江都弘法。却被智顗大师婉言谢绝。

若是换做以前,太子很可能会生气,甚至冷落智顗大师,置之不理。

但是在杨安的长期熏陶之下,太子已经日益成熟,做起事来也开始讲求谋略。

太子换位思考,很快看出问题所在。

智顗大师毕竟是佛教领袖,也是个一身傲气的人物,征服者高高在上出的邀请,他岂肯轻易接受?

想通了这点,太子便有了足够的耐心。

太子拿出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亲自上门邀请,而且一次比一次恭敬。

如此反复三次之后,智顗大师终于答应出山。

太子为了表示对智顗大师的尊敬,特地在扬州总管府内搞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最大的亮点,就是搞了一个千僧会,组织一千个高德大僧迎接智顗大师。

在欢迎会上,太子正式拜智顗为师,受菩萨戒。

智顗大师给太子起了个法号叫“总持菩萨”,期望太子“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成为留在红尘、拯救众生的菩萨。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