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2节(第2页)

远处是黄溪村三代人在沙子里种活的沙柳树林,近处是黑土地上光秃秃刚栽种下等待开春抽芽的胡杨树苗,秃杆子下面是一片冒出细苗的菜地。

乍一看这地方和‘森林’二字毫无关系,更没什么枯叶易燃物。但以星坞科技现在拥有近四千台制造设备、每天出产近八千立方黑土来看,明年开春树苗生长时,这里至少会有20万平方米的植被存在,提前定义个‘森林’也不为过。

待到秋季落叶堆积时,这里就会到处都是枯叶,是天然肥料,也是易燃物品。提前警戒抽烟行为,让游客们培养出这里不能抽烟的意识,很有必要。

“抱歉抱歉,刚刚没注意到,”拿着烟的几位赶紧收起打火机,和苏爸爸道歉。他们周末起太早,再加上坐车,下车时候都不太清醒,也没注意什么警示牌。

苏爸跟着表示没事,小镇这边没有提前通知也有漏处。

种植区这边的指示牌虽然醒目,但不看的游客也很多。平时星坞小镇报名处来的人,乘坐专车时就有指导人员告诉到这边的注意事项。这次县城来的这批人,是昨天晚饭后联系苏酥的,又是他们自己备车,所以安排的有些匆忙,导致‘不能抽烟’这个注意事项没有口口传达,好在现在说也不晚。

还有几项注意事项,苏爸爸索性趁着大家注意力集中在这,一并说了。

众人认真听着记在心里,领队领导按照党支部所属给各部门人员划分为五个队伍,星坞小镇为每个队伍配备一个种树指导人员。

这些种树指导人员原是在荒坞沙漠当种树工人的黄溪村村民,后来都选择了到苏酥开发建设的星坞小镇上,经营免一年租金的店铺。在签署店铺免一年租金的合同时,苏酥在合同条款里添加了要求这些村民:必须到种植区这里来为志愿者游客当种树指导人员,每天至少两人,轮流排班。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星坞小镇会按照种树工人时的日薪为大家结算工资,当做指导费。

旅游开发是为了带动黄溪村、县城、本省的经济发展,开发沙漠资源变废为宝,势在必行,这些都需要黄溪村村民的参与,但旅游要搞,种树也不能落下,所以苏酥想出了这么个这种法子:把国家补助拿出来采购树苗,提供给游客志愿植树;把黑土卖的钱拿一部分出来,用于林地后期养护,及发放种树指导人员的工资。不然游客们都来自大城市,哪个会种树,还需要专业人员稍加指导。

来当种树指导人员有工资拿、时间不长、活也不累,还不耽误家里人经营店铺,村民们都自愿在合同后签了字。

“胡杨树别称胡桐,树龄可达200年,树干直,可达1.5米直径,高可达十多米。我听领导说咱们今天每个人要栽5棵树,为了保证大家的体力,土坑已经提前用挖掘机为大家挖好了。”

苏爸把人带到提前挖好土坑的指定区域,这里约有一千个土坑,各个的深度都在一米左右。坑旁边摆放的树苗是今早刚运到的,根部还带着土块缠着白布防止树苗干死。

“在栽种之前,大家要先把树苗枝干上过长的叉枝和枯枝剪掉,然后在伤口处涂上油,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就能看到有新芽冒出了。”

大家以支部为片区、以部门为小队,分散站在数好的坑前,按照大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开始把枝干修剪好,涂上蓝色的油,再把树根上的白布解下来,露出还有些微润的土块。

一人半高、孩童手臂粗的树苗被扶起来送立到坑底,然后开始往坑里填土。

“好家伙,这树苗这么沉啊。”

“这估计得是两三年的苗,土块又实诚,是挺沉。哎,咱们办公室坐久了,出来劳动劳动也挺好,就当锻炼身体了。”

“我平时有锻炼,天天走步,一天万八千步呢。”

“那你厉害,我每天从家到单位走那一小会儿就觉得累了哈哈。”

太阳越来越高,温度上升,这些人穿的又是深蓝近黑色的工装服,没一会儿就热的不行,想要脱了外套。

“这风太大,脱了外套吹挺,不脱又热,难搞啊。”

“一个人就五棵树的任务,一个上午怎么也完事了,大家再坚持坚持。今天是星期天,下午没啥事,领导说有人想在星坞小镇玩就给咱们送去,不想玩的也能分出车来回家。”

“你们单位人来的齐,一上午就能完事,我们单位韩哥和忠叔都出门了,我们得把他俩的那份带出来,估计能种到下午你们玩一圈回来。”

周六临时通知的周天活动,许多人周五晚上就出了门,赶不回来,只好让单位其他人代为栽种。

“这不比开春那会儿种树时强多了,那会儿咱们还是从外头运来的土,往沙子里混,一筐筐的拎土。这回不用拿土篮子拎土,直接就近填土省力气多了,等会儿我种完了帮你分担几棵,咱们一起种完一起去小镇上逛逛。”

“那谢了啊,正好我也想去小镇上溜达溜达呢,一会儿请你吃饭,听说这里有不少美食,正好尝尝哈哈哈。”

大家热火朝天的种着树,互相聊聊天,相互配合着扶树木、填土,欢声笑语不断,很快忘记了早起的不适。

县电视台的人挑了些人给了几个特写镜头,又有航拍摄像机从不远处入口处的牌子开始,一路低空盘旋在人群最多的地方,又往后面游客们栽过的地方飞去,把苏酥主张林下经济而让人在树苗旁种植的菜苗地也收入镜头,最后来到了黑土边缘,沙漠边缘的那一片沙柳树林。

回顾历史记忆,展望未来宏图。荒坞沙漠,这片曾经让无数治理团队头疼的绝地,终将有绿树成荫、万木秀林的那天。

航拍机嗡嗡嗡的在人群头顶飞过,有人以为是蜜蜂来了,还好奇的抬头瞅,最后只看到了航拍机远去的背影。

在来种树前,大家就知道今天会有电视台人员跟拍摄像,所以下车的时候都很注重形象。但是到了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坑被栽种填实,大家渐渐忘记了注意形象。

为了更精准的使用铁锹,大家把线手套摘了下去;为了让树苗栽的更直溜不被风吹倒,有人直接在黑涂上用脚踩实,有时候松软的土壤进了鞋里也不在意。风再大也想不起把围巾档上,流了汗就用袖子随意擦擦,看别人有还没种完的就帮忙多种几棵。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