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4节(第2页)

裴佑说:“这有何不可?不管是香水、面脂、香皂,还是瓷器、锦帛,都是世间罕物,正需要打出名气来,办一场贸易节正是恰逢其会。”

宣瑾瑜有些担忧。平日里她身为郡王,手下人都指着她过日子,她就算心有疑虑,也不能当着下面人流露。上位者一露出软弱,下位者不是惊慌就是欺主。也只有见到裴佑时,她才会吐露出心声。“开办贸易节,就要准备大量的货物,也需要想法子邀请众多商人前来,贸易节的规则要细细制定,到时候来的外人多了,也需要大量狱掾来维持治安,各种杂事琐碎,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在夏季前操办停当。”

裴佑听出宣瑾瑜的犹豫来,鼓励说:“这么多事情,一下子想起固然繁难,但行动起来却是做一件少一件,总有安排完的时候。再说了,若是今年办得不是尽善尽美,也没有关系,就当为明年贸易节积攒经验好了。”

这也是个道理。听得裴佑这么一说,宣瑾瑜也振作起来,坚定了办贸易节的决心。毕竟这贸易节一旦办起来,最好就要年年一次,若是今年不开头,拖到明年来试错更麻烦。索性今年把该趟的坑给踩完,明年才能办得顺顺当当。

看完瓷器作坊,宣瑾瑜又带着裴佑去看了一圈葡萄、棉花、辣椒这些新作物,两人也商量了一番如何把这些植物引入北川郡城,打算等北川郡送到南安大学学习的这批学员毕业,回程的时候就把这些作物种子一并带回。

想到南安大学,宣瑾瑜说道:“南安大学眼下已经有了几个科目,不过到底还是不够完善,老师们也少,我正打算在轩国境内广招有识之士,把南安大学再扩充一番。”

“你打算如何招起?”裴佑问道。

“我打算效仿前世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在轩国广而告知,愿以百金为聘,请饱学之士来南安大学讲学。”宣瑾瑜说道。

南安大学聘进来的这几个各学院院长,包括许由在内,都给出了一年百两黄金的聘金,至于食宿和日用,也都由南安大学开支。不仅如此,这些大师们做研究所需的人手、材料也都由南安大学支出,算下来,南安大学一年耗费不下万金。

哪怕是轩国都城的学堂、书塾,给老师们开出的薪俸恐怕一年也未必能有十两黄金,宣瑾瑜这投入可谓是大手笔。

裴佑说:“这样做我看行得通。等这消息传开来,定然有不少人才涌入南安大学。”

宣瑾瑜和裴佑商量着事情,转眼就到了尉迟屈密离开的日子,二人便出城相送。

尉迟屈密恋恋不舍,若不是急着要回于阗处理乌波的事情,他真打算在南沧县再多待些时日。这段时间他也明白过来,小郡王志向高远,一心想要泽被属地万民,也许自己成为于阗国的王上,也能助小郡王一臂之力吧。尉迟屈密默默想,马车带着他驶离了南沧县城。

裴佑见得尉迟屈密已经离开,自认为高枕无忧,北川郡城还有诸多事务等着他处理,他也只得赶回北川郡。他有心想跟宣瑾瑜说出自己的心思,可看着宣瑾瑜坦然举止,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如同兄长一般勉励了宣瑾瑜几句,就策马离去,一路上他满腹心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裴佑离开后,宣瑾瑜莫名地有些不习惯。也许是裴佑在身边的时候,她有事情能找人商量,裴佑离去后,她少了倾诉的对象,有些不习惯也是正常的吧。仿佛为了故意忽略些什么,宣瑾瑜又一头投入到工作当中,南沧和安周两县还有许多事务等着她。

安周县城门处新贴的告示内容,比飞鸟还快地传遍了整个轩国。

“……愿以百金礼聘德才兼备之士,前来南安大学讲学。若有人愿往,诚郡王府定当扫榻相迎……”

轩国上下哗然。有觉得不相信的,只不过请人讲学,便能给出百金?好大的口气,就算在都城给诸位皇子讲学的老师,恐怕也不过这个薪俸!多半是哗众取宠。也有人觉得其后必有阴谋,毕竟这诚郡王明文宣告天下,这百金定然是要给出的,恐怕是要给没落的王府博取些声名,好重新得到皇室看重宠信,想来所图甚大。

看客们说什么的都有。然而一些有学之士听闻此事,忐忑中又重燃起了希望,不如去南沧县看看?哪怕这百金只不过是郡王随口许诺,能够传扬自己一身学问,也是幸事。

宋祥就打算收拾包袱,前往南沧县。他惴惴不安,虽说郡王爷在告示里说明任何学问都可传授,但他也不知道,郡王爷能否允许他在南安讲学。毕竟,他一生精研的乃是仵作之学,是和死人打交道的晦气行当。

作者有话说:

第60章仵作学

宋祥家里是祖传的仵作,从他曾祖那一代起,在老家就是有名的仵作。虽说祖祖辈辈深耕一行,可仵作常年和死人打交道,连亲戚邻居都觉得晦气,不爱上他家门,何况外人?

因此宋家虽说世代在县廷府做衙役,日子依旧过得穷困潦倒。本县和邻县虽说一有重案,就想起把宋家仵作请来,可等案子一破,就立马把宋家仵作遗忘在角落里。宋家人便譬如夜壶,平日里人们根本想不起来,也不愿意见到,有事的时候才捏着鼻子拿出。

做仵作赚不到什么钱,但宋祥不会别的营生,只好咬牙坚持下来。诚郡王的告示传出,他难免心动,郡王爷说只要是天下学问专精者,都可以前往南安大学讲学。在仵作一道上,宋祥自认不比任何人差,是不是也能去南安大学谋个差事?就算拿不到那百金薪俸,也比做个受气仵作好?

宋祥越想越心动。他今年刚过三十,家中独子,爹娘早已离世,也未曾娶亲,孤家寡人一个,没有拖家带口之累,他干脆就找县令辞去仵作之职,将家当卖出换来几两银子,权做去安周县的路资。

宋祥到得安周县,门口上果然贴着告示,内容也和自己听来的所差无几,他这才放心下来,连忙问县门口衙役:“这位大人,我是应这告示而来,该往何处去?”

那衙役一听,原来宋祥是按这告示来南安大学应聘差事的,虽宋祥穿着贫寒,衙役也不敢怠慢,只给宋祥指了路,让他去安周县县廷府。

宋祥又一路来到安周县廷府。县廷府守门小吏一听他来历,直接就把他领到了安周县丞处。安周县丞是个面目俊秀的年轻人,名叫古淼,为人谦和,让人给宋祥奉来香茶。

宋祥只觉得有些拘谨,他原来当仵作的时候,一年到头和县丞说不上几句话,何况是如此礼遇?而且这安周县廷府修得格外气派,屋子亮堂宽阔,宅院占地也广,比起他当仵作时待的县廷府要豪阔许多。

古淼笑着和他寒暄几句,才开口问道:“说来还未问过,宋先生想在南安大学教些什么学问?”

来了,终于还是逃不了这关!宋祥硬着头皮说道:“回县丞,我擅长的乃是仵作之学。”说完这话,宋祥心中千钧巨石也放下,一路上他患得患失,现在终于把话说出,不管这县丞是面露嫌恶之色,说些阴阳怪气的话给他听,还是命人将他赶出去,他总算有了个结果,不必徘徊于希望和绝望之间。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