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9章 木板年画(第1页)

第79章木板年画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怀念以前的年味?

曾经的春节宠儿——木板年画,如今却很少见到它的身影了。

为了不让这门手艺失传,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杨家埠木板年画传承人杨洛书老先生,即使已经九十五岁高龄,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刻刀。

杨家埠木板年画传到如今已经第十九代了,杨老这辈子没干别的,就是刻版。

这是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的山东杨家埠木板年画,人们都称杨老为“中国年画王”。

在过去,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从民国开始印这个年画,供不应求了的时候,晚上就大通宵。谈起当初木板年画的盛况,杨洛书老先生总难掩眉眼间的兴奋,但和传统手艺一样的是,在八九十年代,由于工业的冲击,早已没了当年的盛况,但杨老一直都在为其努力。制作木板年画并不简单,要先在纸上画出线稿,再在木板上一丝不差的刻出来,然后转印到纸上,一张年画需要5到6副木板。

杨洛书老先生从七岁起就开始复原那些因动荡而被损毁的珍贵雕版,他曾将家中五十余块儿明清画版无偿捐献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年画创作题材上,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不仅雕刻出了在过去从未出现的《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更是把《西游记》、《红楼梦》中的人物也一起雕刻了出来。

杨老认为若是没有创新,没能贴近时代,那年画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如今,年画已非过年的必需品,瞪眼看着刻刀七十多年,杨老的视力与精力也早已大不如前,面对晚辈们让其好好养老的建议,杨老仍然有着自己的坚持。

从一九二七年开始,将一生奉献给杨家埠木板年画的杨洛书老先生,即便是人老了,但心依旧还是年轻的,一世风雨高楼已建,几近百岁仍在续写传奇,

杨老做出来的年画,既秉承了传统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真的好喜欢这年画内扑面而来的年味。

喜欢异能之保护非遗请大家收藏异能之保护非遗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