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3章 聊宁鼓乐(第1页)

第183章聊宁鼓乐

聊宁鼓乐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曾对东贝各地的鼓乐产生过深远影响。聊宁省聊阳市出土的汉魏时期古墓壁画中就有古代的鼓吹演奏图,并且题有“鼓吹演跌欢戏”六字。

聊宁鼓乐早期为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了唢呐乐,清代中叶乐队定型并趋于成熟。从曲目上看,它保留了少部分唐宋曲牌,大部分则是元明南北曲和明清曲牌;从结构上看,鼓乐曲体十分严谨,每一类乐曲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板数规定十分严格。特别是其中的汉曲、大牌子曲,有着明显的唐代大曲和宋代曲破的结构痕迹。从某些乐曲的音调上看,聊宁鼓乐曲明显地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音乐的影响。在乐调方面,聊宁鼓乐用借字手法形成的“三十五调”实际是滥觞于唐宋的“移宫换调”,属“燕乐二十八调”的余绪。此外,聊宁鼓乐中唢呐的七种调名称谓为研究唢呐形制的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聊宁鼓乐先后产生了一批技艺高的传承人如王文州、王国卿、王国全、刘永年、刘永庆、刘宝善等,他们不仅在本地教授徒弟,而且还向外地传艺,由此促进了聊宁乃至东贝三省民间鼓乐的普遍传承。常用曲目有《工尺上》、《梅花调》、《上菜曲》、《句句双》、《桂枝花》。目前,聊宁鼓乐依然盛行不衰,但演奏的传统曲目已经日渐减少,尤其是大牌子曲和汉曲,能完整演奏者寥寥无几,出现了鼓乐活动兴盛而传统乐曲却走向濒危的尴尬局面,需要有关方面加以保护。

喜欢异能之保护非遗请大家收藏异能之保护非遗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