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四章 舆论是可以杀人的(第1页)

所谓的传播机器,那就是媒体。

具体到书籍上,那就是新闻传播。

有了新闻传播,他不仅可以将新思想更快的触及到每一个普通的百姓身上,也可以让国家的命令得到更好的执行。

封建时期,皇权不下乡。

这可不是一句妄语,它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主宰,权力为什么很难到达基层,就是因为信息的传播渠道受到了限制。

皇权只能通过官方的渠道,一层一层的向下传播。

在这样的传播模式下,基层管理者就掌握了皇权的解释权。

不管皇权本来的意图是什么,基层管理者都可以将其解释为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所以对于基层而言,真正的统治者是这群基层管理者,也就是乡绅或者三老之类的人。

但如果有了新闻传播的话,皇命便可以直接到达基层。

基层管理者再想通过解释皇权获利,就变得不太现实,因为所有人都可以直接看到皇命,基层管理者也就没有办法垄断皇命的解释权了。

现代社会,就是这样。

国家命令布之后,基层百姓都可以看到,所以基层管理者只能起到管理的作用,却很难通过解释国家命令来获利了。

当然,新闻传播的价值不只有这个作用。

它的另外一个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引导舆论。

现代社会,战争生的频率比起古代,要低了许多,更多的战争其实是通过舆论来交锋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在古代,舆论就没有意义。

古代的舆论也是可以杀人的。

在士族阶层,有他们需要遵守的规则,这种规则是默认的,没有强制力,即便一个士族,不去遵守士族之间的规则,似乎也不会有什么事情生。

但是士族阶层的舆论,会很快找出这个不遵守士族之间规则的人,然后将其踢出士族阶层。

所以很多士族阶层的人会谨小慎微,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评价受到舆论的影响。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做许劭。

他很点评当代人物,所以创办了月旦评。

他会在每个月选择一个人,然后进行点评。

所有人都期望能够得到许劭的点评。

即使是曹操,袁绍也不例外。

他给曹操的点评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

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

当年袁绍为了得到许劭的好评,回家之时,将自己奢侈的车队散去,独自留下一架车辆前行。

就是因为袁绍知道,许劭当时的话对于舆论的影响有多大。

袁绍虽然出身高贵,有着四世三公的背景,但是面对着掌握舆论机器的许劭,依旧只能委屈如此。

许劭的月旦评很像后世的报纸月刊。

这就是掌握舆论的重要性,在舆论面前,即便是袁绍,曹操也不得不低下头。

舆论除了能影响这些上流社会的贵族以外,对于底层百姓的影响只会更加明显。

自古以来,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皇帝出生,往往都会出现所谓的祥瑞之兆。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曾经在鱼的肚子里,现了一块丝帛,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陈胜王。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