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4章 唇典切口(第2页)

东子被我这么一问愣住了,对我说:“哥,你说的意思是……?”

“我看这房子有蹊跷啊,荒郊野岭的突然冒出个屋子……”

东子一听就乐了:“哈!我说哥啊,我可没看出有什么问题,那烟囱还冒着烟呢,人气儿十足啊,鬼宅是不会有烟火的……”

我明显看到水心那无语的表情……

我想也是,鬼不会哪天嫌自己呆的地方太冷,烧火烤烤吧?

“那就好……这个,白貔子也不知跑哪去了,估计咱此行的目的地就是这里了。不管怎么样,路也走了这么远,就是阎王殿咱也得闯他一闯!”

沿着土路走了没多远,突然从茅草房那传来一声呵斥声:“谁!”

本来神经就紧张,吼声一起,我差点端起枪就扣扳机。

还是三儿哥比较冷静,挡住了我的枪杆,对前面喊道:“老乡别紧张,我们是进山打猎迷路的‘靶子’!”

那人应了声,已经站到窗口处,映着微弱的灯光,现这人身材魁梧健硕,手中也有把长猎枪。

“相家攒儿亮啊!哈哈!”

“排琴只半开眼罢了!哈哈!”三儿哥大笑着回答。

“招子透昏进塌笼!”

三儿哥大笑一声,言语中充满了感激:“多谢大哥!”转过身对我们说:“走吧,咱进屋去!”

这一来一回的,可给我们几个整懵了,边走边问三儿哥这是怎么一回事,刚才他二人都说些什么呢?

三儿哥笑着解释道:“我看这情况断定,这半山上住着的,不是猎人,就是守坟的、或是替人守坟的。而替人守坟的,大多都是当地有胆有识的好猎手。所以我就用一半黑话一半白话,喊了声试探下,他还真用黑话回了我。”

原来,三儿哥说的靶子,是山中老打猎人流传下来的行话,也就是“唇典”,俗称的“切口”、“黑话”、“隐话”。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自己独特的行规隐话。

最初的唇典是闯江湖、绿林人士之间联系的方式。比如以前东北的胡子称姓“杨”的为“犀角灵蔓”,称朋友、兄弟叫“并肩子”,称头为“瓢把子”,所以领都叫“总瓢把子”等等。

说这样的话目的有很多,有的是为了避讳,比如过年的时候都忌说“死”字,就用其他的字代替,如“大去”;有的是出于回避的目的,免使外人知道自己话的意思。

而这里三儿哥之所以用会这样的话回答,就是想拉近与老乡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显得亲近,二来又把我们的目的和情况交代给了老乡。

这靶子,专指的是进山打猎迷路的猎人。

而他们间的说话,解释过来就是——

三儿哥:我们是进山打猎迷路的猎人。

那人:没想到还是个同行,还挺懂江湖道理的。

三儿哥:哈哈,兄弟我也只是一知半解,懂不得太多。

那人:眼睛亮(意为明事理)的兄弟进屋吧!

等我们几个到得茅草屋内,借着微弱的松油灯光才看到这位老乡的模样——

他把猎枪挂在一侧的墙上,回头冲我们咧着大嘴一笑道:“哈哈,随便坐啊!”

他个头比三儿哥还高半个头,眼睛大而有神,话语间闪着精光;同样他头也很大,鼻子坚挺,皮肤黝黑,笑语间充满了东北爷们粗犷豪爽、热情好客的特点。

他的茅草屋子很小,但是灶台、土炕和吃饭的家什一应俱全。我们几人一进到屋子里就把屋子堆满了。他还不好意思地说:“屋子有点小,老乡们将就将就。”他这番话倒把我们给说的不好意思了。

三儿哥握着他的手感谢道:“打扰了打扰了!敢问老乡贵姓?”

“叫我老郭就行!哈哈!哥几个打的是什么‘点子’,从哪里而来?”

这个‘点子’也是黑话,意思是猎物、对象。

三儿哥一摊手,笑着道:“不瞒郭哥,咱们从那莲花山张家沟而来,追的是个刺儿头霸王。”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