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6章 与士兵闲谈(第2页)

少年立刻站起来,道:“我叫作孙三郎,在静戎寨有一百亩田地——是我家在静戎寨有一百亩田地,一直以种田为生。今年,知州官人要招土兵,我恰好十七岁,便就来了。”

孙三郎不好意思地看看赵伯辰,道:“我讲完了。”

赵伯辰道:“坐。讲完了,就尽管坐下。以后轮着自我介绍,讲完就自觉地坐下,不用告诉我嘛。”

一个一个轮下去,一直到最后一个讲完才结束。

赵伯辰看着自己本子上记的,道:“你们这一个队,基本是静戎寨、冶坊堡一带的人,大多是种田的。这一次的土兵,农村种田的当兵,城市里的人则为民夫,给你们运粮的。”

众土兵一起笑了起来。

确实这样。凡是招的土兵,都是在乡村有地,而且大多是自耕农,很少有佃农。最少这一队里,全部都在乡村有田,自己种地吃。而城市的居民,则被招为民夫,为土兵运粮。

这是因为官员的传统官念,认为城市居民浮华,不适合当兵。而农村种田的人,能吃得了,才能打仗。李复是个老牌官僚,这种观念更深。

赵伯辰道:“而家里有田,又能够雇佃户种田的,就只有都虞候一家了。果然,家里有闲田,才能当将官叫。”

();()  孙三郎道:“家里面没有闲田,连养马都不容易。而没有马,怎么能当将军?”

赵伯辰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土兵的马匹兵器都需要自备,可比不了禁军啊。”

众土兵听了,一起点头。道:“我们土兵不容易,哪里像禁兵一样,什么都是朝廷发的呢。”

赵伯辰道:“秦州僻处陇右,自古以来,就要招募土兵。不过,以前土兵的马匹武器虽要自备,朝廷也发给土地耕种。这几年土兵制度不备,很多事情就都荒废了。知州匆匆忙忙招募土兵,地的事只能暂时先不给了。如果到甘谷城能够把夏国兵打败,则就一切好说了。”

孙三郎道:“若是能发地,感情可好。我们家里的地,感觉有些不够种了。”

赵伯辰道:“地不够种,怎么不去找工做呢?家里面种着地,你做工又赚着钱,两全其美。”

孙三郎笑道:“给人做工,一天才能赚几个钱?只有没有办法的人,才去做工赚钱呢!”

赵伯辰道:“如果做工的工钱,比农民种地还多呢?”

孙三郎听了连连摇头:“哪里有这种事情?又不是出去挖金了。”

赵伯辰道:“会有的。最少在我那里,只做工的人。就比种地赚钱多了。”

孙三郎笑道:“像是提举这种官人,秦州城里有几个?我们做工,要被人笑死的。”

赵伯辰把孙三郎的话记下,以后用得着。

在这些人心里,有技术给人做工的人是不算的,他们只说没有技术给人做工的人。这样的人,工钱不高,社会地位当然也就不高。自己的工厂里,用的都是有技术的。

虽然自己不看在眼里,但在百姓里,那些技术可不得了,是吃饭的饭碗。

今天晚上到这里与士兵坐谈,只是粗略了解一下自己的士兵,增进一下关系。等到了解的多了,再分析他们的阶级关系,分析社会矛盾,一步一步来。

掌管土兵是一个机会,可以让自己了解土兵,进而利用土兵。秦州蕃族众多,土地众多,土兵也就大部分是自耕农。真正城市里做工的人也不多,大多数是小孩子,等到大了则有土地耕种。所以城市里做工的大人,多被视为游手好闲之徒,被人鄙视。

了解地方,进而了解人民,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钥匙。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