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1章 摄影师这一段掐掉(第2页)

爷爷连连摇头:“你熬个膏药而已!拿点檀香凑合凑合算了。”

“我李介宾平生不凑合!”

“爷爷,别哭丧着脸,等你出了名,到时候审个遗,还怕没有人给你送新的嘛。”

李爷爷把李介宾拉到一边:“这可是咱家真正的祖传宝贝呀!当年那小子分家的时候,就为了这个我才没要城里的药铺,你妈妈嫁过来的时候,我也才给了一点点给你外公当聘礼......”

“那要不,一会儿你拿点出来搀点檀香,就当意思意思了。”

“这还差不多。”

“等等,我还没说完呢,多出来的,给我!”

“小兔崽子,以后不都是你的!”

“那现在先给一点,不过分吧。”

6言看着爷孙俩在角落里嘀嘀咕咕老半天,最后李爷爷哭丧着脸进屋了。

还差一点山甲,李介宾想了想,打了一个电话。

对面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喂,谁呀?”

李介宾淡淡的说出一句:“未觉池塘春草梦。”

对面马上正经起来:“阶前梧叶已秋声。”

“给我一份外卖,清单已经给你过去了,一会儿用。”

“好的,钱怎么付?”

“老规矩,找大黄要。”

“ok。”

李介宾挂断电话,这样子,就能够熬一锅了吧。

想起自己“英年早逝”的外公,李介宾心想,有些东西,再不拿出来晒晒,就真的没有了。

自己的外公跟爷爷不对付,两个人相互嫌弃,当时李妈妈跟爸爸在一起也是冲破了重重困阻的,但是外公跟爷爷自从婚礼后,就再也没见过面,直到......

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外公家里,然后看外公熬制膏药。

古代外科地位不如内科,所以会有人戏言:西医无内科中医无外科。

或者说,古代最好的外科大夫是军中的随军医生跟衙门里的仵作。

清代王清任写了本《医林改错》,先不说他的初心,就单纯论他的作品,后世医家在肯定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给了一句批语:

医林改错,越改越错。

原因很简单,解剖器官方面,王清任改对了一部分,比如认为人的头脑为思考中心;现了膈肌的作用等。

这个王清任没有亲自动手解剖,他老人家是掩着鼻子去看衙门里的仵作解剖的尸体,然后就认为动脉是气管;

他看到人死后胸口一大滩血,所以就认为这个血呀,原来不在脉中,而是在“血府”......把原本正确的东西又给改错了。

但是如果因为解剖上的错误而小看了王清任,那就真的是弟中弟了。

王清任最精华的地方在于他对病症与方药的应用,许多常规治疗不了的疾病,往往能从他的书中获得治疗思路跟办法;而他的血府逐瘀汤有神效,说中医史上治血第一方也不为过......

李介宾思想叉想了许多,看到勤勉的侯伟煎好药给了张伯,心想,总要教他点东西。

给他布置一道思考题,为什么《医林改错》漏洞百出,但是偏偏里面的方药还那么有效呢?

这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