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2章(第1页)

晚间,风火神庙前大摆宴席,庆祝新会成立。

陶业监察会与三窑九会职能相通,不同的是其与官署相辅的政治性,乃是过了皇帝明令具备监察之责的机构,下可纠举百窑,上能弹劾窑官。

为此,朝廷特地请回了花甲致仕的前前浮梁县令杨诚恭,代为掌管陶业监察会,为御用会,其余职位皆由杨公决定。

杨公是清流,更是景德镇走出的朝官,他一手提拔的熟知窑务却不受任何一方窑务辖制的值年等人,也都是清流。

剪彩时杨公被推选到正中间,左手为县令周齐光,右手为督陶官安十九。

可以说,景德镇的新局势就此定格。

乍然再见故人,安十九有种说不出的悲喜。

去了一趟州府,回来就变了天,这心情本就复杂,原以为已经躺进棺材等死的老冤家,居然活蹦乱跳地出现在面前,还接掌了原先他说一不二的三窑九会,无疑一盆冷水兜头泼下。

然而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他不能作,且必须接受既定的事实,于是强行扯出一丝笑,同杨公把臂忆往昔,为其介绍亲如兄弟的周齐光。

三人谈笑风生,一派和气。

席间周齐光被杨公叫走,一同去参观新修后的风火神庙,安十九总算得空,把人叫到跟前,问起这阵子生的事。

梁佩秋见其态度尚还温和,将早就准备的说辞奉上。

她旨在托出此事过了明路,待到布政使司拨款,一切就尘埃落定,可惜安十九去了州府却一直没有来信,不知何时才能解决,而冬令瓷已等不了太久了,于是为多方考虑,她率先向三窑九会的老迂腐们难。

此心拳拳,都是为了替他分忧。

安十九笑了。

“为我分忧?好啊,甚好!你做得好!那之后呢?”

三窑九会的那帮大财主大地主岂会坐等着遭人裁撤?

他们的确闹了,还上演了一场戏逼梁佩秋三天内解决此事。而她得了三天的机会,暗中推波助澜,将此事酵到白热化程度。

双方对垒一触即时,三窑九会率先爆了内讧。

徐忠成天醉酒,湖田窑日益败落,而安庆窑是改革先锋,梁佩秋更是这次事件的幕后主脑,三大窑里唯一能作为代表冲锋陷阵的昌南窑,其家主彰武先后几次和安庆窑勾连,还参与了御窑厂罢工事件,早就一脚蹚进浑水里洗不清了,梁佩秋许诺帮助他进入古器行业,彰武才答应不参与此事。

有这三股势力的表态,摆明了此事已不可转。

不知九会里是谁家先出了乱子,扬言时势造英雄,今后必是安庆窑的天下。老顽固们容不下有人破坏军心,径自将其裁出九会,其人羞愤,将在会时参与过的腌臜事全都倒了出来。

有了一个开端,后面便是无数个关口的倾轧。

其中利益关联之复杂程度,难以一言蔽之。

总之,盘根错节的三窑九会,从一根断掉的藤蔓,开始了由外而内的蚕食。火越烧越大,最终将整棵大树都吞进火海。

当晚,得到民间百姓拥戴推选的杨公,在远在京都的文官推动下带着皇帝的圣令登岸,第一件事便是清查三窑九会。

三日里随着越来越多局内人的曝露,其腐败引哗变,调查不容置喙。

而此时,面对安十九密不透风的盘问,藏在梁佩秋袖中那一张薄薄的信笺,构成了她唯一的生路。

也可能是死路。

她并非此刻才意识到,决定权不在她手。

“没想到短短一月生了这么多事,当真一波三折,精彩纷呈。”

安十九不由地拍掌叫好,同桌御窑厂的官员们也跟着附和,梁佩秋却突然后退下跪请罪,安十九一只手按在她肩上,止住了她的动作。

“你这是何意?”

“我自作主张重整三窑九会,给大人惹了乱子,杨公清查之下,怕是、怕是……”

“怕是会波及到本官,是吗?”

安十九撑开五指,捏住她瘦削的肩头,声音越和煦,“你此时才想到后果,是不是晚了点?”

梁佩秋强忍着痛楚和他对视,左右皆是沸腾的人声和喧闹的酒宴,他面上挂着笑,谁人看到不说一句大人今晚心情极佳?可只有梁佩秋知道,那副温润面孔下藏着怎样的风雨。

不等她开口辩驳,安十九手掌一松,扶她起身。

“罢了,事已至此,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你也不必自责,这事儿不是替我办成了吗?连告老还乡的杨公都被你请来了……梁佩秋啊,你好大的本事!”

梁佩秋肩膀犹痛,脸色白,努力挤出一丝笑。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