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0页(第1页)

  江海是刚从那个敏感特殊的年代走过来的人,顿时明白了宋阮阮的用意。

  别说是宋阮阮,就连他也会时常有这种隐忧,所以至今都未曾把钱存到银行,甚至悄悄换了些金条金豆子藏在屋后的菜地里,就怕自己将来出事,宋阮阮和父母一点保障都没有。

  虽然时常觉得阮阮不够眷恋他,但这一刻,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她对他的担心忧虑,心中又是感动又是雀跃,当下就紧紧抱住她:

  “阮阮你放心,以后我都照你这个思路做。就算是为了你,我也一定会让自己平安周全。”

  出于这份谨慎,江海在今后的人生中,一直时常做些时常进行一些有益于社会的捐助,倒是实实在在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成了国内企业家里的慈善先驱者。

  当然,这些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有江海来操持这件事,效率自然是极高的,没多久,江海就已经将印好了的记和黑板粉等物用车拉回来了,这委实为焦灼备考的知青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第68章阮阮牌补习班与态度奇怪……

  以往十一年时间,就不说知青,整个公社范围内,都有近百个高中毕业生既没有被推荐去大学,也没有被招工进入单位。

  对于广播里传出的消息,大家心中有无数的疑惑想要得到解答,对于国家政策方面的疑惑,大家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去找公社管文教的干部进行咨询。

  红星大队的知青们,对于考试科目和范围也有很多疑惑,估摸着公社的日报应该已经下来,于是在第四天下午,也纷纷去了公社,想要去公社里拿一份《人民日报》,看看是否有更确切的消息。

  一去才现,其他的知青,当地初高中毕业生,也都是这样想的。公社的办公大楼前,聚集了近百人。从十来岁的到二十来岁的都有,甚至还有些不少头花白的学生家长。

  大家闹哄哄的,全都在讨论着恢复高考的消息。

  除了考试科目,报名时间都不确定外,众人面临的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没有书。

  过去十一年,让绝大多数人都失去了上大学的希望,高中毕业,很多人也只能在家务农,渐渐地大家就形成了一种观念:

  读书无用。

  在这种氛围下,书本教材这种没用的东西,自然是很少有人会保留,不是卖了废品就是拿去点火或者擦屁股了。

  “同志,你有以前的教材没,借我看两天!”

  到处都充斥着这样的询问,连公社供销社的墨纸张,也全都被抢购一空。

  因为大家都想借这几天的人民日报看消息,公社的书记干脆就让人把这些报纸全都贴在了墙上。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大家看完了这几天的日报内容,也没让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

  问公社管文教的副书记,对方也表示暂时还不清楚,要等上面的指示,让大家如果着急,可以去县文教局去问一问催一催。

  去县城自然就没有公社那么方便,没法大家都去,只能借了自行车,派两个代表去。

  宋阮阮有自行车,可以带一个人,知青们问江海又借了一辆自行车,一共四个人一起去了县城。

  宋阮阮对于县城的兴一直不是很大,没有特别大必要的时候,基本都不去。

  如今的城里,享受不到什么逛街购物的乐,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找个厕所都很难,吃饭也只有几个国营饭店,到处都挤,她觉得还不如在红星大队待着舒服。

  她这次去城里,目的也和知青们一样,主要还是为了打探消息。

  她虽然知道要今年肯定会高考,但对于具体细节也是一概不知,如今消息很滞后,想要快点知道,自然还是得亲自去打探。

  到了县城文教局,那场面比公社有增无减。

  恢复高考的消息,搅得所有有学生的家庭都心思浮动。不仅是高中毕业生,连初中生和家长们,也异常关心自己是否有参考的资格。

  宋阮阮等人一到文教局门口,便看到上头有人拿着个喇叭不断在喊话:

  “同志们,高考的具体情况我们目前也没有更多消息,一切要等上面通知。可以报名的时候,会通知到各个街道和大队,请回去耐心等待!”

  “啊!为什么连县文教局都不知道?”

  赶了二十多公里路的知青们难掩失望。

  宋阮阮想了想,道:“大概是太久没组织高考,上面的人还没拟出来具体章程,只能回去等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恢复高考的道路困难重重,滞留十年的考生数量实在太多,上面突然下达命令,各省即使以最快的度响应,拟定出章程,再层层下达,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但即使文教局已经给出了答复,文教局所在大楼的门口,依然是挤满了人,可以说是门庭若市。

  不带任何比喻的意思,就是变成了一个小型集市。许多人一堆一堆地挤在一起,那场面,堪称是一个大型抢购现场。

  “这个我要了!”

  “那本我也要了!”

  “我先来的,给我!”

  “我出一块钱那本给我!”

  “这就是些废报纸,竟然要一块钱一斤,能不能少点?”

  “同志,那是在干什么?”同来的男知青好奇地向着路人打听。

  路人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