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4章 行而不辍(第2页)

从那时起,他们就立志要把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带到国内。

可当烽烟散尽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了,仍未能如愿。

再看如今,在欧美,火车和铁路早已普及。1858年,印度已经建成通车了亚洲的第一条铁路。据说海对面,那个叫日本的小国,也在开始修建铁路。

是时候建设自己的铁路了。

这又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

建设电报时陈济方曾遇到过的阻力,兴建铁路时全都再次生。并且反对的声音更为强烈,花样也更加繁多。

除此之外,建铁路需要的资金也是十分巨大。

对此,陈济方一面用铁腕强压舆论,力排众议强行推动。

另一方面,采用积跬步至千里的方式,由少及多,从简入难的建设。今后再逐步的筹集资金,还可以路养路,逐渐扩大筑路的范围和规模。

在他的努力下,于同治九年底设立了“江苏铁路局”,专权负责苏省境内的铁路规划、建设和运营。

在资金募集方面,由陈济生创议并推行,开公募股票和公募债券。

任何人,包括洋人,都可以出资购买股票或者债券,并据此取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铁路局对出资人符合章程的经济权益进行保护,但出资人皆不得染指铁路的控制权。

就这样,在一番艰难筹措之后,同治十年,第一条铁路,苏州经昆山再到上海的“苏沪铁路”,正式开工投建。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施工,在克服重重阻力后,苏沪铁路终于建成通车。一个由铁路承载的新时代,就此到来。

在成功完成了第一条铁路之后,陈济方等人通过江苏铁路局,一面进行妥善运营,一面继续筹集资金,继续兴建新的线路。

后来,又相继在安徽、江西设立了铁路局,将通车的范围不断延伸。

陈济方在两江域内大搞近代化建设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商团。

深谙兵学战略的他,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他更知道商团队伍,才是两江安全、稳定和展的基石。

他对商团,无论是6师营还是水师营,都要求勤加训练,不得懈怠。并且经常亲临巡视。

他对士官学堂和水师学校,极为重视。

在同法、美等国反复沟通后,终于促成了,将商团学校的优秀学员,送到欧美强国的军事院校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

这些军事留学生,同那些在格致学堂等文理学校毕业后,继续出洋深造的留学生们一道,成为西洋各国高等学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当他们学成归国后,也将在不同的领域里,为自己祖国的展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人员方面,陈济方还十分关注武器装备的更新和生产。

他要求军械厂,不仅仅要提高产能,以确保商团的武器弹药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以及形成制式,利于后勤补给。

他还要求他们,要紧盯列国的先进技术,保持跟进,并且力争研。

至于水师营方面,陈济方就省心多了,因为那有陈济怀在盯着呢。

那可是一位更有远大抱负的家伙。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